
封髓丹
FENG SU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6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封髓丹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降火除煩: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煩之效。封髓丹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精髓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失眠多夢等症,而黃柏可清瀉虛火,使精髓得以固守,有助於改善上述症狀。
- 固腎澀精,止遺止瀉: 黃柏還有收斂固澀、止遺止瀉的作用。封髓丹中常加入黃柏,可固腎澀精,防止精氣外泄,同時也可緩解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
封髓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封髓丹中多為峻猛之品,易傷正氣。甘草能緩和藥性,防止藥物毒副作用,保護脾胃,使藥力平和,更好地發揮藥效。
- 增強補益效果:甘草能益氣補中,緩解藥物對脾胃的損傷,有助於補腎填精,增強封髓丹的補益功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封髓丹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保護脾胃和增強補益效果的作用。
封髓丹方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化濕: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脾止瀉之效。封髓丹用於治療腎虛髓虧所致的頭昏、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而脾虛濕困、氣機不暢亦可導致腎虛加重。砂仁理氣化濕,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為腎虛之本提供良好基礎。
- 助陽益腎: 砂仁溫陽化濕,亦有溫補腎陽之效。腎主骨生髓,腎陽不足則髓海空虛,可導致頭昏、耳鳴等症狀。砂仁溫補腎陽,可增強腎氣,促進髓海充盈,從而達到封固精髓、改善腎虛症狀之目的。
因此,封髓丹中加入砂仁,既能改善脾胃功能,又能溫補腎陽,可有效增強藥效,達到治療腎虛髓虧的目的。
封髓丹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效。封髓丹旨在滋補腎精,固本培元,而肉蓯蓉的補腎壯陽功效可有效增強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陽痿早洩等症狀。
二、滋陰潤燥: 肉蓯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生物鹼、多糖等,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作用。封髓丹中加入肉蓯蓉,可協同其他藥物,滋養腎陰,改善腎虛所致的陰虛內熱、口燥咽乾、大便乾燥等症狀。
封髓丹方中加入蓮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降火:蓮鬚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滋陰降火的功效。封髓丹常用於治療腎陰虛、精血虧損等症,而蓮鬚的滋陰降火作用可輔助藥方清熱補腎,緩解虛火上炎、頭昏目眩等不適。
二、清心安神:蓮鬚還具有清心安神之效,能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封髓丹治療腎虛所致的頭暈耳鳴、健忘失眠等症,蓮鬚的清心安神作用可協同其他藥材,改善患者睡眠品質,提升療效。
封髓丹中加入芡實,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腎固精: 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經。其具有補脾止瀉、固腎澀精的功效,可補益腎氣,固攝精髓,防止腎精外泄,達到封固精髓之效。
- 滋養精血: 芡實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滋養脾胃,促進營養吸收,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進而滋養腎精,達到補益腎精,固本培元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封髓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腎氣虛弱,相火妄動」所致之遺精滑泄、陽關不固。其病機關鍵在於腎陰虧虛,無法制約相火,導致虛火擾動精室,精關失守。傳統認為,封髓丹能「滋陰降火,固精封髓」,透過清熱與固攝並行,使水火既濟,精室得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黃柏(君藥):苦寒沉降,直入腎經,善瀉相火而堅陰,針對「相火妄動」之核心病機。其性寒能制虛火,苦可燥濕,防濕熱下注擾精。
砂仁(臣藥):辛溫芳香,醒脾化濕,兼能引火歸元。與黃柏相配,一寒一溫,既制黃柏之過寒,又助其降火之功,使火降而不傷陽。
炙甘草(佐使):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補益脾氣,助先天腎氣之化源。
蓯蓉、蓮須、芡實(佐藥):
- 蓯蓉補腎陽而益精,陽中求陰,防黃柏過於苦寒傷陽。
- 蓮須、炒芡實澀精止遺,直接固攝精關,標本兼顧。
朱砂、滑石為衣:
- 朱砂鎮心安神,防心火下燔於腎,助精室安定。
- 滑石清利下焦濕熱,使邪有出路,濕熱去則相火不熾。
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以「瀉火固精」為主軸,結合「標本同治」之法:
- 治本:黃柏瀉火,蓯蓉補腎,調和陰陽。
- 治標:蓮須、芡實固精,砂仁化濕,堵截病勢。
整體形成「苦寒降火不傷陽,溫澀固精不助火」的結構,契合腎虛火動之複雜病機。
中醫理論推導功效
從藥物性味與歸經推論,封髓丹可能延伸之作用:
- 心腎相交:黃柏降腎火,朱砂鎮心火,改善心腎不交之失眠、煩躁。
- 濕熱並治:滑石、黃柏清利濕熱,可兼治下焦濕熱所致小便淋濁。
- 脾腎雙調:砂仁、甘草健脾,蓯蓉溫腎,符合「後天養先天」之思路。
此方體現中醫「清補兼施」的用藥智慧,非單純澀精,而是從水火陰陽失衡的根源著手調理。
傳統服藥法
黃柏3兩, 甘草(炙)7錢, 砂仁1兩, 蓯蓉(炙)5錢, 蓮須5錢, 芡實(炒)5錢。
滋陰降火,固精封髓。
共研為細粉,過羅,用冷水泛為小丸,每十六兩丸藥,用朱砂五錢,滑石三兩為衣,闖亮。
每服3錢,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封髓丹,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黃柏3兩,縮砂仁1兩半,甘草2兩。 主治:降心火,益腎水。主治:虛損。
封髓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黃柏3兩,甘草(炙)7錢,砂仁1兩,蓯蓉(炙)5錢,蓮須5錢,芡實(炒)5錢。 主治:滋陰降火,固精封髓。主治:腎氣虛弱,相火妄動,夢遺滑精,陽關不守。
封髓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商黃柏半兩,劉寄奴半兩,新蓮蕊半兩,破故紙(羊腸煮)1兩,母丁香、蛤蚧(微炒)1對,棗針半兩。 主治:降心火,益腎水,升陽壯氣,添精補髓。主治:諸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