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痔丸

鼻痔丸

BI Z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6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3%
膀胱經 13%
大腸經 13%
肝經 10%
胃經 8%
腎經 8%
小腸經 8%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鼻痔丸方劑中包含瓜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瓜蒂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鼻痔多因熱毒壅盛,血脈瘀滯而生,瓜蒂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緩解鼻痔引起的疼痛。
  2. 涼血止血:瓜蒂亦有涼血止血之效,可抑制鼻痔出血,減輕患者痛苦。

綜上所述,瓜蒂在鼻痔丸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等作用,有助於治療鼻痔,改善患者症狀。

鼻痔丸中包含甘遂,主要源於其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用於治療鼻痔所致的鼻塞、鼻流濁涕、鼻息粗重等症狀。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對於因熱毒蘊結、濕熱阻滯所致的鼻痔,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甘遂還有引藥入鼻竅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有效地送達病竈部位,加強治療效果。

鼻痔丸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燥濕解毒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其收斂作用可止血,並能乾燥濕潤的鼻腔,減少分泌物,達到止鼻血的效果。白礬同時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繁殖,減輕鼻腔炎症。

因此,鼻痔丸中加入白礬,可以有效緩解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等鼻痔症狀。

鼻痔丸方劑中使用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松香性苦寒,具有收斂止血之效,能有效控制鼻痔出血,減少流血量,緩解患者痛苦。
  2. 消腫生肌: 松香亦有消腫生肌之效,能促進潰瘍癒合,加速鼻痔部位組織修復,避免感染,達到治癒目的。

因此,鼻痔丸中加入松香,可有效達到止血、消腫、生肌之功效,有助於治療鼻痔。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鼻痔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鼻痔」,即鼻腔內贅生物,類似現代所指的鼻息肉或鼻內腫塊。古代醫家認為鼻痔多因濕熱痰濁蘊結鼻竅,阻滯氣血而成,故以「逐痰滌濕、腐蝕消痔」為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瓜蒂(炒)

    • 性味苦寒,主「吐風痰、逐水濕」,炒後減其峻烈之性。
    • 本方取其宣通鼻竅、滌痰開塞之效,助消鼻內壅滯。
  2. 甘遂(炒)

    • 苦甘寒,為峻下逐水藥,炒後毒性稍減。
    • 能攻逐痰濕水飲,針對鼻痔形成的「痰濕結聚」病機,從內消解腫物根基。
  3. 枯礬

    • 酸澀寒,具「燥濕收斂、腐蝕贅肉」之效。
    • 直接作用於鼻痔表面,使其乾枯縮小,兼能止血防腐。
  4. 松香(為衣)

    • 外用可「拔毒生肌、黏附藥力」,作丸衣使藥物緩釋。
    • 香油調丸增強黏附性,確保藥力持久接觸病灶。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機制

  • 攻逐與腐蝕並行:甘遂、瓜蒂內逐痰濕,枯礬外蝕贅肉,內外合治標本兼顧。
  • 劑型設計考量:丸劑直接納鼻,以香油潤滑兼引藥深入,松香衣延緩釋放,避免過度刺激。
  • 治療原理:先以腐蝕藥局部消融鼻痔,再借逐水痰藥根除內生痰濕,防其復發。

四、適用病證延伸推論
此方針對「痰濕型鼻痔」,見鼻塞嗅減、流濁涕、贅生物色淡紅或灰白者。若兼熱象(如發紅疼痛),可佐清熱藥;若久病氣虛,則需調整配伍,免傷正氣。

總結:鼻痔丸以「峻藥緩攻」為特點,通過局部腐蝕與整體滌痰相結合,體現古代外用方「直接祛邪」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瓜蒂(炒)4錢,甘遂(炒)4錢,枯礬5分,松香(為衣)5分。
香油調硬些為丸。
每用1丸,入鼻內點痔,1日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通便之功,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鼻痔丸,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瓜蒂(炒)4錢,甘遂(炒)4錢,枯礬5分,松香(爲衣)5分。 主治:鼻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