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真丸

閉真丸

BI Z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七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心經 15%
脾經 14%
肺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2%
肝經 7%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閉真丸方中使用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鎮心安神,斂汗固精: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心安神、斂汗固精的功效。閉真丸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盜汗遺精等症,龍骨可鎮定心神,緩解失眠、驚悸,並收斂汗液,固攝精氣,起到治療作用。
  2. 補腎固本,滋陰降火: 龍骨兼具補腎固本、滋陰降火的功效。部分閉真丸方劑所治症狀,如腎虛陰虧、內熱偏盛等,也可用龍骨來緩解。它能補益腎氣,滋養陰液,降低內熱,從根本上改善病情。

閉真丸方劑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收斂固澀,止瀉止痢:訶子味酸澀,性平,入肺、大腸經。其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脾虛不固、腸滑不收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閉真丸主治脾胃虛弱、泄瀉不止,訶子可起到收斂腸道、止瀉的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二、清熱解毒,利咽消腫:訶子亦具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閉真丸方劑中加入訶子,除了收斂止瀉外,也起到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熱毒症狀。

閉真丸方中加入砂仁,乃取其行氣開胃,溫脾止瀉之效。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消食,且兼具止嘔止瀉之功。方中以其溫脾胃,助運化,既能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又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達到閉真止瀉之效,並避免藥物寒涼傷脾胃

閉真丸方中含有硃砂,其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閉真丸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等症,硃砂可有效平復心神,改善睡眠,緩解驚癇發作。
  2. 清熱解毒: 硃砂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治療因熱毒上擾而引起的頭昏目眩、口舌生瘡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閉真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白淫不止、有餘瀝,兼治夢遺」,其病症核心在於腎氣不固、精關失守所致之滑泄異常。「白淫」廣義指男性濁精白濁或女性帶下淋漓,「有餘瀝」多見小便後精微外漏,「夢遺」即寐中失精,三者皆屬精液不攝之證,反映下元虛損、心腎不交或濕熱擾動精室等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龍骨(1兩)

    • 性澀質重,主入心腎,協力固攝,兼具安神之效。
    •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泄精、漏下」,直接針對精液外泄之病機,通過收斂浮越之氣以「閉藏真精」。
  2. 訶子(5枚)

    • 苦酸澀斂,善於「澀腸止瀉」,然其固澀之性亦能下攝精竅。
    • 《本草衍義》提及「澀能收脫」,與龍骨協同強化固精止遺之力,尤適「有餘瀝」之滲漏狀。
  3. 縮砂仁(半兩)

    • 芳香醒脾,行氣和胃,在此方中扮演「通澀並用」之關鍵角色。
    • 針對固澀藥可能致氣機壅滯之弊,砂仁辛溫流動,既能防龍骨、訶子之呆滯,亦可化中焦濕濁,間接助腎氣升騰。
  4. 朱砂(1兩,半為衣)

    • 重鎮安神,清心降火,外衣丸劑兼引藥入心。
    • 《本草綱目》載其「鎮養心神」,通過安定神志以斷「夢遺」之因——心火妄動擾及腎精。

全方配伍思維

  • 標本兼治:以龍骨、訶子急則治標(固精止遺),砂仁、朱砂調理病本(和中安神)。
  • 動靜相宜:澀藥(龍骨、訶子)與行藥(砂仁)相伍,既防留邪,又助氣化;朱砂之沉降與砂仁之辛散形成對立統一。
  • 心神與精竅同治:朱砂鎮心以斷擾精之源,龍骨斂腎以堵外泄之流,體現「心腎相交」之治療邏輯。

此方嚴謹呼應「精脫者固之」「散者收之」之治法,尤其適用於虛中夾滯(如濕濁內阻)、神撼精搖之複雜病機,堪為固澀劑中寓調和之範例。

傳統服藥法


龍骨(另研)1兩,訶子5枚,縮砂仁半兩,朱砂1兩(另研,1半為衣)。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固精止遺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遺精的症狀,建議先到醫院檢查,明確病因,再對症治療。

相關疾病


遺精尿中混挾精液

相同名稱方劑


閉真丸, 出處:《杏苑》卷七。 組成:龍骨(另研)1兩,訶子5枚,縮砂仁半兩,朱砂1兩(另研,1半爲衣)。 主治:白淫不止,及有餘瀝。兼治夢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