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洗眼方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當歸尾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如紅腫熱痛等症狀。尤其當眼部感染或外傷導致的炎症時,當歸尾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促進眼部恢復。
- 活血化瘀:當歸尾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修復。對於因血瘀導致的視力模糊、眼部疼痛等症狀,當歸尾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洗眼方中加入當歸尾,能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促進眼部健康。
洗眼方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脾、胃經,能清心火、瀉脾火、降胃火,對於眼部熱毒、紅腫、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對於眼部感染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洗眼方中加入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抑菌的作用,有利於改善眼部炎症和感染。
洗眼方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血瘀阻滯所致的眼部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赤芍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清熱明目的作用。
- 改善眼部微循環: 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眼部微循環,改善眼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利於消除眼部疲勞,改善視力。對於因眼部疲勞、用眼過度所致的眼紅、眼乾、視力下降等症狀,赤芍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洗眼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熱,清利眼目: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的功效。眼部疾患多因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而防風可有效疏散風熱,清利眼目,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
- 止癢止痛,消腫止血: 防風除了疏風散熱外,還有止癢止痛、消腫止血的作用。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眼中異物感、眼部瘙癢、眼周紅腫等症狀,防風均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洗眼方中加入防風,可以有效疏散風熱,清利眼目,同時也能止癢止痛、消腫止血,起到綜合治療眼部疾患的作用。
洗眼方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通便的功效。在洗眼方中,杏仁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同時,杏仁潤肺止咳的功效,也能改善因肺熱引起的目赤腫痛。此外,杏仁還具有通便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毒素,進一步改善眼部炎症。
因此,洗眼方中加入杏仁,可以有效緩解眼部炎症,達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改善眼部健康。
洗眼方中加入銅綠的成分,主要是基於古代中醫對於藥物特性的理解與應用。銅綠,化學上為鹼式銅碳酸鹽,是銅的鹽類之一,具備抗菌和消炎的作用。在傳統中醫理論中,眼部問題常與肝腎功能失調、濕熱壅盛等有關,而銅綠的清熱解毒特性可以有效地緩解眼睛的腫脹、紅癢等不適感。此外,銅綠具有一定的收斂性,能夠收縮血管,減輕眼睛的炎症反應。因此,透過合理的使用,銅綠能幫助達到淨化眼睛、緩解疲勞和不適的效果。不過,因銅綠屬於重金屬類物質,所以在使用時必須謹慎,並遵循專業指導,以避免毒性影響。綜合來看,銅綠在洗眼方中,雖然有其特殊的療效,但應該在專業的調配和監控下使用,以保障安全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洗眼方」,主治「目赤暴發作,雲翳瘀痛不可忍者」,即急性眼睛發紅、腫痛,伴有眼瞼生翳(分泌物或角膜混濁)、瘀血阻滯的劇烈疼痛。其作用機制以外用清洗為主,透過藥液滌蕩眼部風熱、濕毒,達到消腫止痛、退翳明目的效果。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皮消(芒硝):性寒,清熱瀉火,能軟堅散結,外用可消退局部紅腫熱痛。
- 銅綠:清熱解毒、收斂止癢,古代多用於目赤翳障,能抑菌消炎。
- 明礬:收斂燥濕,解毒殺蟲,可減少分泌物,緩解黏膜充血。
疏風散熱、明目退翳:
- 甘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善治風熱上攻之目赤腫痛。
- 側柏葉:涼血止血,兼能清熱,助緩解目赤瘀熱。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 杏仁:苦潤降氣,《本草綱目》載其能「散風潤燥」,外用或可緩解眼部氣滯血瘀之痛。
- 桑白皮:清瀉肺熱,肺氣通於目,間接緩解眼目鬱熱。
載體與增效:
- 河水煎藥:取其清涼之性,助藥力滲透。
- 銅盆盛藥:銅離子或可增強收斂清熱之效(古法認知)。
綜合作用原理:
方中寒涼藥為主,針對「風熱毒邪壅滯於目」之病機。皮消、銅綠、明礬直接清熱解毒、收斂消炎;菊花、側柏葉疏散風熱;杏仁、桑白皮調暢氣機,間接助血行。外洗使藥力直達病所,通過局部滲透,促使「涕出」(淚液或分泌物排出),疏通目竅鬱滯,故能「爽然」緩解症狀。
補充解釋「洗眉稜骨、兩太陽」:
此二處為足太陽膀胱經與少陽經循行區域,洗之可引藥上行,疏通經絡氣血,增強退熱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皮消1兩,杏仁(去皮尖),銅綠3分,明礬3分,側柏葉3錢,甘菊花3錢,桑白皮5錢。
河水5碗,煎至2大碗,置銅盆內,洗眼及眉稜骨、兩太陽,涕出即爽然矣。日夜不拘次數。1服冬可半月,夏10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洗眼方,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桑條。 主治:內外障翳膜赤脈昏澀。
洗眼方, 出處:《外台》卷二十一引《集驗方》。 組成:蕤核仁20枚(碎),苦竹葉1把,細辛半兩。 主治:目赤痛。
洗眼方,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銅綠半斤,爐甘石1斤,黃連、黃芩、黃柏各等分。 主治:止痛祛風。主治:昏膜。
洗眼方,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秦皮、杏仁、黃連、甘草、防風、當歸須各等分,滑石少許。 主治:止痛去風。主治:昏膜。
洗眼方,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歸尾1錢,黃連1錢,赤芍5分,防風5分,杏仁4個,銅綠1分。 主治:目赤暴發作,雲翳瘀痛不可忍者。
洗眼方, 出處:《廣筆記》卷三。 組成:皮消1兩,杏仁(去皮尖)3分,銅綠3分,明礬3分,側柏葉3錢,甘菊花3錢,桑白皮5錢。 主治:內障,外障,暴赤眼,眵淚,昏花,翳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