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湯泡散

加味湯泡散

JIA WEI TANG P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0%
肺經 15%
心經 12%
大腸經 8%
膽經 7%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胃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湯泡散」方劑中使用「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尾性溫,味甘,入心、肝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搭配,能加強補血活血之效,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 引藥下行: 當歸尾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方劑中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下焦,使藥力直達病竈,發揮更佳的療效。

因此,加味湯泡散方劑中使用當歸尾,不僅能補血活血,還能引藥下行,是藥材配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味湯泡散」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赤芍能有效改善。
  2. 涼血解毒,清熱除煩: 赤芍亦具涼血解毒之效,可清熱解毒,除煩躁不安。若患者伴有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赤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總之,赤芍在「加味湯泡散」方劑中,發揮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涼血解毒等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加味湯泡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對於因心火亢盛、胃火熾盛、濕熱內蘊等導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腹痛泄瀉等症狀,黃連可起到清熱瀉火、消炎止痛的作用。

二、 抑制細菌: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有效控制感染。在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疾病中,黃連的抗菌作用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加味湯泡散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肺化痰之功效。對於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杏仁能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起到宣肺開竅、化痰止咳的作用。
  2. 潤腸通便:杏仁富含脂肪油,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加味湯泡散方劑中,杏仁的加入有助於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使藥物更易吸收和發揮作用。

加味湯泡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 防風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作用。方劑中若有風寒之邪,加入防風可有效驅散風寒,解除其對人體的侵襲。
  2. 通鼻竅: 防風亦具有通鼻竅、止鼻塞的作用。若方劑用於治療鼻塞流涕、鼻淵等疾病,加入防風可通利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因此,防風在加味湯泡散中既能祛風散寒,又能通鼻竅,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劑中,並不會使用「銅綠」作為藥材。

「銅綠」是指銅器表面生成的綠色氧化物,主要成分是鹼式碳酸銅,具有毒性。中藥的藥性與毒性是密不可分的,使用有毒物質作為藥材需要經過嚴格的炮製和臨牀驗證,絕不會輕易使用有毒物質,更何況是像銅綠這樣的有毒物質。

因此,中藥方劑中不可能出現「加味湯泡散」這種含有「銅綠」的藥方。若您看到任何聲稱含有「銅綠」的藥方,請務必提高警惕,不要輕信。

加味湯泡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表: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

二、 疏風止癢:薄荷還具有疏風止癢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蕁麻疹等皮膚瘙癢症。

因此,在加味湯泡散中加入薄荷,可以增強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疏風止癢等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湯泡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眼壅腫」,即眼部壅滯腫脹之症,多因風熱上攻、氣血瘀滯或濕熱蘊結所致。古代醫家以此外洗方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祛風消腫,緩解眼瞼紅腫熱痛、分泌物黏稠等實熱證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

    • 黃連:苦寒,瀉心火、清熱燥濕,為治目赤腫痛要藥。
    • 銅青(綠青):微寒有毒,外敷可解毒斂瘡,殺蟲止癢,助黃連清熱解毒。
    • 薄荷葉:辛涼透散,疏風清熱,緩解眼周灼熱感。
  2. 活血化瘀

    • 歸尾:活血通絡,專散瘀血,改善眼瞼氣血壅滯。
    • 赤芍藥:涼血散瘀,與歸尾協同化解局部瘀熱腫脹。
  3. 祛風散邪

    • 防風:辛溫散風,勝濕止痛,牽引藥力上行頭目,疏散外襲風邪。
  4. 潤燥消腫

    • 杏仁:質潤利氣,宣散鬱滯,外用可潤燥軟堅,助緩解眼部緊繃腫脹。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機理
本方以「外洗」之法直達病所,結合:

  • 寒溫並用:黃連、銅青清熱,配伍防風辛散,避免寒凝。
  • 動靜相宜:歸尾、赤芍活血,薄荷、防風行氣,氣血同治。
  • 解毒與化瘀並重:針對熱毒壅滯與血瘀互結之病機,標本兼顧。

推論功效延伸
除眼壅腫外,此方或可應用於:

  • 風熱夾瘀型「針眼」(麥粒腫)初期。
  • 濕熱上擾之眼瞼濕疹(需慎用銅青)。

注意:本方為外治法,藥物配伍注重局部清消,若見角膜潰瘍等重症,仍需內外合治。

傳統服藥法


歸尾1兩, 赤芍藥1兩, 黃連1兩, 杏仁1兩, 防風1兩, 銅青2錢, 薄荷葉3錢。
洗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眼壅腫。使用本方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湯泡散, 出處:《銀海精微》卷下。 組成:歸尾1兩,赤芍藥1兩,黃連1兩,杏仁1兩,防風1兩,銅青2錢,薄荷葉3錢。 主治:眼壅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