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羚鎮痙湯

犀羚鎮痙湯

XI LING ZHEN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22%
胃經 18%
肝經 11%
腎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3%
膽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羚鎮痙湯中含有犀角,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痙: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痙的功效。古人認為犀角對於熱毒入血、神志不清、驚厥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傳統醫學觀點: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犀角具有辟邪解毒、鎮驚安神之功效。因此,古人將其應用於治療各種熱性病症,包括高熱、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醫學界已不再使用犀角入藥,並積極尋找替代藥材,以確保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犀羚鎮痙湯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功效。其能清熱瀉火,平肝熄風,對於熱病、驚癇、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疏通經絡,止痛鎮痛:羚羊角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鎮痛,對於熱病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犀羚鎮痙湯中加入羚羊角,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熄風止痙以及疏通經絡、止痛鎮痛的功效,來治療熱病引起的各種痙攣、抽搐等症狀。

犀羚鎮痙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方中以犀角、羚羊角為主,清熱解毒,開竅定驚,但藥性偏寒,連翹的加入可助其清熱解毒,並協同解表散熱,避免寒涼過甚傷正氣。
  2. 疏散風熱: 犀羚鎮痙湯用於治療熱邪入絡,筋脈拘急,發熱痙厥等症。連翹不僅能清熱解毒,還具有疏散風熱之功,可助犀角、羚羊角清熱解毒,並疏散風熱,使熱邪外解,達到止痙的效果。

犀羚鎮痙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犀羚鎮痙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性痙攣,而金銀花能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引起的痙攣症狀。
  2. 抗菌消炎: 金銀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降低感染風險。犀羚鎮痙湯治療的痙攣,可能伴隨感染,金銀花能輔助抗炎,減輕感染程度。

總而言之,金銀花在犀羚鎮痙湯中起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痙攣症狀,改善患者的病情。

犀羚鎮痙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痙: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痙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玄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痙,緩解因熱毒內蘊、血熱妄行而引起的痙攣症狀。
  2.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玄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功效,可滋養陰液,緩解因陰虛火旺、血燥津傷而導致的痙攣。

因此,犀羚鎮痙湯中加入玄參,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痙,同時滋陰潤燥,養血生津,達到治療痙攣症狀的目的。

犀羚鎮痙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能清熱涼血,降肝火。犀羚鎮痙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性痙攣,而生地黃能清熱解毒,緩解因熱邪入絡而導致的痙攣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亦具滋陰潤燥之效,可改善因熱邪耗傷陰液而引起的口乾舌燥、心煩不寐等症狀。此舉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體質,增強其抗病能力。

犀羚鎮痙湯中加入人中黃,乃取其解毒止痙、清熱化痰之效。

人中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脾經,具清熱解毒、鎮驚止痙、化痰止咳之功。犀羚鎮痙湯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發熱等症,其中人中黃可清熱解毒,化解引起驚風的熱毒,同時鎮驚止痙,緩解抽搐症狀。此外,人中黃還能化痰止咳,對於伴隨驚風的咳嗽痰多,亦有輔助療效。

綜上所述,人中黃在犀羚鎮痙湯中發揮解毒止痙、清熱化痰的功效,有助於全面治療小兒驚風的病症。

犀羚鎮痙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此方藥性偏寒涼,甘草可中和寒性,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有解毒、抗炎、抗過敏等功效,可增強藥物療效。犀羚鎮痙湯主要針對痙攣、抽搐等症狀,甘草能輔助舒緩肌肉痙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犀羚鎮痙湯主治「熱入心包,神昏谵語」,此證屬溫病範疇,常見於外感熱病(如瘟疫、暑溫)發展至極期時,邪熱熾盛,內陷心包,擾亂神明所致。心包為心之外圍,熱邪內陷時,輕者煩躁不安,重則神昏、譫妄、肢體抽搐。此方針對「熱、痰、風」三者交結之病機,以清熱解毒、涼血開竅、息風鎮痙為核心,尤適於高熱伴神志異常者。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犀角、羚羊角

  •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性寒味鹹,專入心、肝經,善清心包實熱,涼血解毒,兼能開竅醒神。針對熱陷心包之「神昏」直接起效。
  • 羚羊角:性寒味鹹,主入肝經,長於清肝熄風、平鎮痙厥。針對熱極生風之「抽搐」關鍵用藥。
  • 配伍意義:兩者同為動物類藥,質重性降,協同清心肝之熱,息風開竅,共為全方核心。

2. 臣藥:連翹、金銀花

  • 連翹:清心解毒,散上焦風熱,兼能宣透鬱火,助犀角透熱外達。
  • 金銀花:清熱解毒,輕宣透表,與連翹合用(取「銀翹散」之意),既能外解未淨之表邪,又能內清心包熱毒。
  • 配伍意義:此組藥強化解毒透熱之力,防止熱毒進一步內閉,為犀羚二角之輔助。

3. 佐藥:玄參、生地

  • 玄參:滋陰降火,解毒散結,針對熱盛傷陰之「口渴、舌絳」而設。
  • 生地:涼血養陰,清熱生津,與玄參共護陰液,防熱邪耗傷營血。
  • 配伍意義:溫病易傷陰,此二藥滋陰涼血,標本兼顧,體現「存陰」思想。

4. 使藥:人中黃、生甘草

  • 人中黃:清熱解毒,尤善除疫毒,協同清解熱毒。
  • 生甘草:瀉火解毒,調和諸藥,兼緩犀角、羚羊角之峻猛。
  • 配伍意義:強化解毒功能,並調和藥性,助藥力持久發揮。

全方治療原理

  1. 清熱為本:以犀角、羚羊角為核心,直折心肝熾熱,阻斷熱極動風之病理環節。
  2. 解毒透邪:連翹、金銀花、人中黃協同清解氣分、血分熱毒,透熱轉氣。
  3. 涼血護陰:玄參、生地滋養陰液,防止熱邪深陷營血。
  4. 息風鎮痙:羚羊角專主平肝熄風,針對痙厥抽搐直接起效。

此方體現溫病學派「涼開」法,適用於熱毒熾盛、內閉心包而兼肝風內動者,全方結構嚴謹,攻補兼施,既清熱解毒,又顧護陰液,符合「治溫病如將,治雜病如相」的急症辨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犀角、羚羊角、連翹、金銀花、玄參、生地、人中黃、生甘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腦炎病毒性腦膜炎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犀羚鎮痙湯, 出處:《冷廬醫話》卷三。 組成:犀角、羚羊角、連翹、金銀花、玄參、生地、人中黃、生甘草。 主治:大人、小兒感證,熱入心包,神昏譫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