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螺散

溪螺散

XI LU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肺經 25%
膀胱經 25%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溪螺散方劑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熱,解表退熱: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退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溪螺散主治濕熱阻滯,下焦濕熱,因此葛根可輔助清熱解表,緩解溼熱所致的發熱症狀。
  2. 解肌透疹,利水消腫: 葛根還具有解肌透疹、利水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麻疹、水痘等疾病。溪螺散中加入葛根,可輔助清熱利溼,緩解溼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水腫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溪螺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洩瀉」,即腹瀉之症。古代醫家認為,腹瀉多因濕邪困脾或腸胃失調所致,而此方利用溪螺與葛粉的配伍,以收斂固澀、升清止瀉。

組成及邏輯推理

  1. 船底下溪螺(49個)

    • 溪螺生於水中,性涼而具收斂之性,古代常用於清熱利濕、止瀉。
    • 浸水去泥可減其寒涼傷胃之弊,留其收澀之功。
    • 取螺上吸附之粉,可能藉其黏滑特性以保護腸黏膜,緩解泄瀉。
  2. 乾葛粉(半兩)

    • 葛根(葛粉來源)性甘辛平,能升發脾胃清陽,止瀉生津。
    • 其含澱粉質可吸附腸道水分,減緩腹瀉,同時輕揚升提,改善氣機下陷所致泄瀉。
  3. 製法與配伍原理

    • 葛粉摻螺,盞蓋一宿:利用螺體吸附葛粉,可能促使葛粉與螺液交互作用,增強收澀效果。
    • 退豬湯調服:豬性平,其湯或取其滋養胃陰之效,助藥力溫和下行,防溪螺過涼傷正。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

  • 收澀固腸(溪螺吸附濕邪、葛粉澱粉質固護腸道)
  • 升清止瀉(葛粉升提脾胃之氣,調節水濕運化)
  • 調和寒溫(螺性涼佐以葛粉之平,豬湯緩和藥性)

三者協同,針對濕濁內蘊或脾虛氣陷之泄瀉,標本兼顧,體現「澀而不滯、清而不寒」的配伍思路。

傳統服藥法


船底下溪螺49個(先以水浸出泥),乾葛粉半兩。
葛粉摻在螺上,盛在碗內,卻盞子蓋之一宿,取螺上粉,曬乾。
每服1錢,以退豬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溪螺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惠眼觀證》。 組成:船底下溪螺49個(先以水浸出泥),乾葛粉半兩。 主治: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