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汁

GE GEN ZH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肺經 25%
膀胱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葛根汁方劑中,以葛根為主要成分,乃因葛根具有以下功效:

  1. 解肌退熱:葛根性涼,具有解表散熱之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
  2. 生津止渴:葛根甘寒,可生津止渴,適用於口乾舌燥、煩渴、小便不利等症。

因此,葛根汁方劑以葛根為主要成分,旨在發揮其解表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治療相關疾病。

葛根汁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原因有二:

一、緩解葛根的苦寒性: 葛根性寒涼,服用後可能引起脾胃虛寒、腹瀉等不適。蜂蜜性甘溫,能中和葛根的寒性,緩解其對腸胃的刺激,提高服藥舒適度。

二、提高藥效: 蜂蜜具有潤燥、養胃、解毒的功效,能促進葛根的吸收和藥效發揮,並減少其對腸胃的刺激。同時,蜂蜜還能滋潤咽喉,減少葛根的苦澀感,提升患者服藥意願。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葛根汁」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上述古籍文獻記載,「葛根汁」的主要功效及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一、 解毒:

  • 多種毒物之解: 古籍中多次提及葛根汁能解多種毒,包括野葛毒、藥物過劑之毒、食物中毒(如菜物中毒)、酒毒、甚至鴆毒。 其解毒機制可能與葛根的特殊成分具有吸附或中和毒素的作用有關。
  • 毒邪外解: 《本草綱目》提到以葛根汁外洗虎傷瘡,亦可內服,可能與其解毒特性有關,使毒邪外散,亦可消腫止痛。
  • 解酒毒: 《本草綱目》及《本草害利》均有記載葛根、葛花、葛殼均能解酒毒。尤其葛花,被認為解酒毒之功更佳,可能與其加速酒精代謝或保護肝臟功能有關。

二、 清熱生津:

  • 溫病火熱: 《本草害利》指出鮮葛根汁性大寒,可治溫病火熱,以及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狀,顯其清熱涼血之效。
  • 消渴煩躁: 《聖濟總錄》記載葛根汁可治消渴煩熱,心中狂亂,並有具體配伍,如搭配白蜜,以增強生津止渴之功。此功效與葛根能解表退熱、生津止渴的特性相符。
  • 熱病: 《本草綱目》提到妊娠熱病可服葛根汁,亦可佐證其退熱功效。
  • 燥熱煩悶: 《醫心方》及《祖劑》皆有描述服用藥物過劑導致的苦煩,以及燥熱煩悶,均可以使用葛根汁緩解症狀。

三、 止渴:

  • 生津止渴: 多部醫書記載葛根汁用於緩解消渴症狀,強調其生津止渴的功效。 此作用可能通過促進體液生成,改善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

四、 止瀉止血:

  • 下痢: 《本經》記載葛谷能治下痢,而葛殼亦能治下痢及解酒毒。
  • 下血: 《醫心方》及《本草綱目》均有記載葛根汁用於治療卒下血,並有多種配伍方。 其止血作用可能與收斂、止血或涼血等機制有關。
  • 金瘡止血: 《別錄》記載葛葉可用於金瘡止血,外敷可收斂傷口。

五、 其他功效:

  • 治傷寒頭痛: 《本草綱目》提到葛根可配香豉,以童子小便煎服,治療傷寒頭痛發熱。此可能與葛根解表退熱之功,配合香豉之發散,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 解表發汗: 《祖劑》提到以葛根煮水,再加入豉,可發汗。這與葛根的解表作用一致。
  • 消癰腫: 《本草綱目》指出葛蔓能消癰腫,可見葛根全株皆有藥用價值。
  • 治筋骨損傷: 《聖濟總錄》記載葛根汁可用於治療筋絕及骨折筋斷。
  • 止嘔: 《本草綱目》提到葛根汁可止乾嘔不止。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葛根汁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 葛根汁性寒涼,能清解熱毒,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發熱、煩躁、口渴等。
  2. 生津止渴: 其能促進體液生成,緩解體內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
  3. 解表散邪: 葛根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表證。
  4. 收斂止血: 葛根可能具有收斂或涼血之效,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
  5. 解酒毒及藥毒: 葛根汁能對抗酒毒及藥物毒素,可能通過加速毒素代謝,或中和毒素作用。

總而言之,葛根汁以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解表散邪等功效,廣泛應用於各種熱性病症、中毒、及出血等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生葛根(切去皮,木臼內搗取自然汁1大盞),蜜2大匙。
上攪令勻,分3次,不拘時候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葛根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葛根汁,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 組成:生葛根(切去皮,木臼內搗取自然汁1大盞),蜜2大匙。 主治:消渴煩躁,狂亂,皮膚乾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