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葛湯

茅葛湯

MAO GE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肺經 25%
膀胱經 25%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茅葛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如下:

  1. 解肌退熱: 葛根味甘性涼,具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效。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口渴咽乾等症狀,葛根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緩解患者不適。
  2. 通經活絡: 葛根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風寒濕痹、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葛根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改善患者疼痛。

因此,茅葛湯中加入葛根,旨在發揮其解肌退熱、通經活絡之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茅葛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茅葛湯主治「鼻血,飲酒多者」,其證候特徵多因飲酒過度或血熱上衝所致。古人認為酒性燥熱,過量飲用易生內熱,熱迫血妄行,導致鼻衄(鼻出血)。此方劑專為此類血熱上衝之鼻血而設,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衄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茅花(白茅花)

    • 性味甘涼,歸肺、胃經。
    • 專善涼血止血,尤擅治鼻衄。《本草綱目》載其「止吐衄諸血」,能清肺胃之熱,使血熱得清而衄血自止。
    • 茅花質輕上行,能直達上焦,針對鼻部出血之病位發揮作用。
  2. 乾葛(葛根)

    • 性味甘辛涼,歸脾、胃經。
    • 功能生津止渴、解酒毒。《本草備要》指出葛根「能鼓胃氣上行,生津止渴」,尤其適用於飲酒過度導致津傷熱蘊之證。
    • 葛根升發胃中清陽,調和氣機,使熱邪外透,協助茅花清熱而不留邪。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 協同清熱止血:茅花偏重涼血止血,直折熱勢;葛根則清熱生津,兼解酒毒。二藥相配,既清上焦血熱,又顧護津液,標本兼顧。
  • 升清降濁:葛根具升散之性,可引胃中清氣上行,防止熱邪鬱閉;茅花則涼血下行,使血熱得降。一升一降,調和氣血,助鼻衄自止。
  • 針對病機:飲酒過度易致胃熱上衝,此方以茅花治標止血,葛根治本清熱解酒,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思維。

結論

茅葛湯雖藥簡,但配伍精當,針對「飲酒致血熱鼻衄」之病機明確。全方通過清熱涼血、生津解酒,達到止衄效果,展現中醫「熱者寒之」「上病下取」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茅花3錢,乾葛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茅葛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八。 組成:茅花3錢,乾葛3錢。 主治:鼻血,飲酒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