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灰散

犀灰散

XI HU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21%
肺經 21%
心經 11%
脾經 11%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灰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定搐的功效。犀灰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而白僵蠶可有效緩解因風熱入絡、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驚厥等症狀。
  2. 清熱解毒:白僵蠶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犀灰散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進一步改善小兒驚風的整體狀況。

犀灰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是為了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功效。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走竄經絡,直達病所。其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癲癇抽搐等症;其活血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犀灰散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加入麝香後,可以增強藥效,使藥力更快、更有效地達到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灰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便澀,尿道內痛」,屬中醫「淋證」範疇,其病機多為濕熱下注、氣化不利,或瘀阻尿道所致。古醫籍中,此類症狀常與「熱淋」「血淋」相關,臨床表現為排尿不暢、灼熱刺痛,甚則尿血。犀灰散以「燒灰」與「麝香」配伍,旨在清熱通淋、活血止痛,緩解局部瘀滯與炎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蠶退紙燒灰

    • 性味與作用:蠶退紙為蠶蛾羽化後殘留的蠶繭殼,傳統認為其性平,燒灰後具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之效。
    • 現代推測:燒灰過程生成炭質,可能吸附尿道代謝廢物或病原體,減輕黏膜刺激;其礦物質成分(如鈣、鉀)或可調節局部滲透壓,緩解痙攣疼痛。
  2. 麝香

    • 性味與作用:辛溫香竄,善走竄通絡、活血散結,《本草綱目》謂其「通諸竅,開經絡」。在此方中,主要用於「通閉止痛」,化解尿道氣血瘀滯。
    • 現代推測:麝香中的麝香酮等成分可擴張微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抑制炎症介質釋放,從而緩解尿道水腫與疼痛。

配伍思路

  • 「灰藥」與「香藥」結合,一收一散:蠶退紙灰吸附濁邪、固澀止血,麝香宣通破滯,兩者相配,既能清熱祛濕,又能防止過度收澀導致氣機壅滯。
  • 米飲調服:藉穀氣護胃,避免香燥傷陰,同時助藥力下行至下焦。

綜論
此方簡潔,針對「濕熱瘀阻」之淋證,以通淋止痛為核心。其原理在於透過炭質吸附與芳香開竅,協同改善尿道微環境,符合古人「通因通用」之治則。然其效較峻,應屬急症治標之劑,久病虛證或需配伍補益之品。

傳統服藥法


蠶退紙不拘多少(燒灰細研),麝香少許。上二味和勻。
每服2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犀灰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蠶退紙不拘多少(燒灰細研),麝香少許。 主治:小便澀,尿道內痛。

犀灰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博濟》。 組成:巴豆、杏仁(去皮尖)、半夏各等分。 主治:大人、小兒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