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綿散方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源於其 疏散風熱、止痙定驚 的功效。白僵蠶為蠶蛾感染白僵菌後的乾燥蟲體,性寒,味辛,歸肝經。其藥性善於清熱解毒,通絡止痙,對於風熱頭痛、眩暈、驚癇、口眼歪斜等症狀,均具有一定的療效。
香綿散方中,白僵蠶與其他藥材如薄荷、菊花等相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更能達到止痙定驚、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的效果。
香綿散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而走竄,能通達腦竅,醒神開竅,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癲癇發作等症狀。香綿散本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而麝香的開竅醒神之效,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患者神志狀態。
- 通經活絡: 麝香具有通經活絡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疾病有良好的療效。香綿散的組成中,多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材,而麝香的通經活絡之效,能加強藥效,促進病竈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香綿散中添加麝香,旨在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綿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蠱脹」,古代醫籍所載「蠱脹」多指腹部脹大如鼓,可能伴隨氣滯、血瘀、水停等病理表現,其成因或與蟲毒、氣血瘀阻、水濕內停相關。方中藥物以化瘀、通絡、醒竅為主,推測所治蠱脹偏向氣血瘀滯或蟲積所致之脹滿,尤以實證為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生漆滓(炒灰)
- 生漆滓為漆樹汁液殘渣,傳統認為其性辛溫,具破瘀、殺蟲、通絡之效。《本草綱目》載漆滓可「絕傷補中,續筋骨,殺三蟲」。炒灰後取其溫通之性,能破血分瘀滯,化解腹中積結,可能針對蠱脹之瘀阻或蟲積病機。
春蠶綿(炒灰)
- 蠶綿為蠶絲製品,炒灰後質輕走散,古代認為其能行氣散結,兼有止血化瘀之效。此處或借其輕揚之性,協同漆滓灰疏通氣血,調暢經絡,緩解脹滿。
麝香
- 麝香辛溫香烈,為通竅辟穢要藥,能開經絡之壅滯、醒脾氣之困頓,並助漆滓、蠶綿灰透達病所。其走竄之力可增強全方活血散結之效,尤其針對氣血瘀滯或蟲毒內阻之脹滿。
配伍邏輯
全方以「破瘀通絡」為核心:
- 漆滓灰破血逐瘀為主藥,蠶綿灰輔助行氣散結為臣,麝香為佐使引藥透竅。三藥皆經炒灰或研末,質地輕散,易於入血分搜剔瘀滯。
- 飯飲或酒調服,酒性溫行,可助藥力宣通;飯飲則顧護胃氣,適應體虛者。
治療原理推測
此方似針對「蠱脹」屬氣血瘀阻或蟲積者。瘀血內停、絡脈不通則脹滿,故以漆滓破血,蠶綿調氣,麝香開竅,共奏疏通之效。另麝香殺蟲辟穢,漆滓亦有殺蟲記載,或暗含「蠱毒致脹」之治。全方峻烈,適用實證,若虛證蠱脹(如脾虛水停)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生漆滓1兩半,春蠶綿3兩,麝香5錢。
上以漆滓放在鐵鍋炒做灰,綿用剪細,入此鍋內,同漆滓炒作灰,同碾為末,後將麝香研細勻入。
飯飲湯調下;好酒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香綿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四。 組成:生漆滓1兩半,春蠶綿3兩,麝香5錢。 主治:蠱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