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羚竹石湯

犀羚竹石湯

XI LING ZHU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18%
胃經 15%
肝經 11%
小腸經 9%
大腸經 8%
腎經 5%
心包經 3%
脾經 3%
膽經 3%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羚竹石湯的組成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高熱神昏、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
  2. 鎮驚安神:犀角還具鎮驚安神之效,能有效治療熱病神昏、癲狂、驚厥等症狀。

因此,古人將犀角列為犀羚竹石湯的組成成分,以期發揮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犀羚竹石湯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藥性。

羚羊角味苦、鹹,性寒,入心、肝經。其藥理作用包括:

  • 清熱解毒: 可清熱解毒,尤其對於熱毒入血、神昏譫語、痙攣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鎮驚止痙: 能鎮驚止痙,對於熱病、癲癇、抽搐、驚癇等症狀有較佳的緩解效果。
  • 涼血止血: 對於熱病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等,亦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因此,犀羚竹石湯中加入羚羊角,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熱病、驚厥、神昏譫語等症狀的目的。

犀羚竹石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尿: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利尿之效,可清解暑熱,利濕化濁。配合犀牛角、羚羊角等清熱解毒藥物,有助於消退熱毒,並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2. 滋陰潤燥: 淡竹葉亦能滋陰潤燥,緩解燥熱引起的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配合竹茹、石膏等清熱生津藥物,能有效降低體內熱度,滋養津液,改善患者的口乾舌燥等不適。

總而言之,淡竹葉在犀羚竹石湯中起到清熱利尿、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熱毒熾盛、津液不足等症狀的目的。

犀羚竹石湯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犀羚竹石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症,石膏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清熱涼血: 石膏還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入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犀羚竹石湯中可能存在熱毒入血的病機,石膏可以有效地清熱涼血,抑制出血。

犀羚竹石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犀羚竹石湯多用於熱毒壅盛、血瘀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赤芍的加入可有效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緩解病症。
  2. 配伍增效:赤芍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犀角、羚羊角、竹茹、石膏等,具有協同作用。赤芍的清熱涼血可與犀角、羚羊角等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消除熱毒;赤芍的活血化瘀則與竹茹、石膏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藥物相配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病邪的排出。

犀羚竹石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連翹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可針對犀羚竹石湯所治之熱毒壅盛、痰熱內阻等病症,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
  • 疏散風熱:連翹還具有疏散風熱之效,可輔助犀羚竹石湯中的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疏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風熱侵襲所致的症狀。

犀羚竹石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紫草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犀羚竹石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紫草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
  2. 活血化瘀: 紫草還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瘡瘍腫毒的消散。

總而言之,紫草在犀羚竹石湯中起到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

犀羚竹石湯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因其清熱解毒之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之效。該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癰疽疔瘡、咽喉腫痛、發熱、口渴等症狀。而金銀花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散體內熱毒,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使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羚竹石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赤膈傷寒」,屬風濕時毒初犯少陽陽明,復感暴寒而誘發的三陽合病。其症見胸膈赤腫熱痛、譫語痙厥、暴注下迫(急性腹瀉),顯示熱毒熾盛,兼夾風、濕、寒邪化火,內陷心包與陽明氣分,並引動肝風。

  1. 病位與病機

    • 少陽陽明:邪熱鬱於胸膈(少陽樞機不利),上攻咽喉,外灼肌膚,故見胸膈赤腫。
    • 熱陷心包:呓語痙厥為熱擾神明、肝風內動之象。
    • 暴注下迫:陽明熱毒下迫大腸,迫液下泄。
  2. 特異性症狀:「赤膈」強調局部熱毒瘀滯,與風濕時毒搏結,需清熱解毒兼涼血散瘀。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清熱解毒、息風定痙:

    • 犀角(現以水牛角代):涼血解毒,專清心肝熱毒,針對痙厥譫語。
    • 羚角:清肝息風,解痙定搐,協同犀角平肝風、透邪熱。
  2. 臣藥——透熱轉氣、瀉火生津:

    • 石膏:直清陽明氣分大熱,解肌透表,兼生津止渴。
    • 鮮竹葉心:清心除煩,導熱下行,助犀角透熱出表。
  3. 佐藥——涼血散瘀、解毒透邪:

    • 赤芍:涼血散瘀,緩解胸膈赤腫熱痛。
    • 連翹、紫草:連翹「瘡家聖藥」,散結消腫;紫草涼血活血,透解時毒。
    • 銀花露(金銀花蒸餾液):輕清芳化,宣透上焦熱毒,兼解毒療瘡。
  4. 配伍特點

    • 氣血兩清:犀角、羚角治血分熱毒;石膏、竹葉治氣分熾熱。
    • 三陽並治:少陽(連翹、銀花)、陽明(石膏)、厥陰(羚角)共調。
    • 動靜結合:赤芍、紫草活血防瘀滯;銀花露輕揚透邪,防涼藥冰伏。

推論可能功效擴展
此方除原書所述,推測亦適用於:

  • 溫病熱毒熾盛期:如斑疹隱隱、高熱神昏。
  • 咽喉潰爛伴抽搐:熱毒上攻咽喉(類似爛喉痧)。
  • 急性熱病出血傾向:因涼血散瘀與解毒並施。

原理總結:以「清透」為主軸,既透解三陽鬱熱,又涼血息風,符合葉桂「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則,整體峻猛而層次分明。

傳統服藥法


犀角8分,羚角1錢,鮮竹葉心3錢,石膏6錢,赤芍2錢,連翹2錢,紫草2錢,銀花露2兩(衝)。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赤膈傷寒、風濕時毒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犀羚竹石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犀角8分,羚角1錢,鮮竹葉心3錢,石膏6錢,赤芍2錢,連翹2錢,紫草2錢,銀花露2兩(衝)。 主治:赤膈傷寒。風濕時毒,先犯少陽陽明,續被暴寒而發,乃三陽合病,狀類傷寒,胸膈赤腫熱痛,囈語痙厥,暴註下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