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洗風散方中加入蠶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蠶砂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瘙癢、疼痛、風疹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蠶砂亦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肌膚所引起的濕疹、膿皰瘡等皮膚病,也能起到一定的療效。
因此,洗風散方中加入蠶砂,可以起到疏風散寒、止痛止癢、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或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
洗風散方劑中包含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有效去除體內濕熱,並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改善風濕痺痛、關節腫脹等症狀,與洗風散的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功效相輔相成。
-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解體內濕熱,並消除因風濕引起的炎症反應,進一步緩解疼痛和腫脹,達到整體改善風濕痺痛的目的。
「洗風散」方劑中使用「黑牽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瀉下通便,驅除風熱: 黑牽牛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清除腸道積熱,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風熱之邪常易阻滯腸道,導致便祕、口臭等症狀,黑牽牛的瀉下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風熱之邪,達到「洗風」的效果。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 黑牽牛性質較峻,可引導其他藥物下行,將藥力集中於下焦,增強治療風熱所引起的頭風、目赤、咽痛等症狀的效果。
總體而言,黑牽牛在「洗風散」方劑中,發揮了清熱瀉下、引藥下行等作用,為治療風熱病症提供了重要的藥理基礎。
洗風散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風: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表散風、通竅止痛之效。洗風散為解表散風之劑,白芷可助其驅散風寒,解除表邪,改善頭面部風寒引起的諸症。
2. 祛風止痛:白芷亦能祛風止痛,特別適合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症。洗風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牙痛等症,白芷的加入可加強方劑的止痛功效,達到更佳的療效。
洗風散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藁本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解痙止搐的功效。洗風散主治風邪侵襲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而藁本的祛風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疏散風寒: 洗風散方中常配伍其他具有疏散風寒作用的藥物,如羌活、防風等,藁本與之配伍,可以加強疏散風寒的效果,並使藥效更加協調。
總之,藁本在洗風散方中發揮著祛風止痛、疏散風寒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洗風散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對於因風邪侵襲所致的風痙、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疏散風邪: 洗風散以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為主,白僵蠶能散風解表,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地清除體內風邪,達到治療目的。
洗風散方劑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止痛: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齒痛、肢體疼痛等症狀。洗風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風,而白附子正好能起到祛風止痛的作用。
- 通絡止痙: 白附子能通經絡、止痙攣,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痙攣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洗風散中加入白附子,除了祛風止痛,還能通絡止痙,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洗風散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散寒止痺:烏頭性溫熱,入經絡,具有強力祛風止痛、散寒止痺的作用。洗風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而烏頭的藥性正好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洗風散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防風等,這些藥物多偏於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烏頭與這些藥物相配合,可以相互協同,增強祛風止痛、散寒止痺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洗風散方劑中包含白蘞,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白蘞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洗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上犯、頭痛眩暈、咽喉腫痛等症,白蘞能清熱解毒,消散風熱,緩解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白蘞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洗風散中常與其他利水消腫藥物配合使用,能促進體內濕熱排出,消散局部腫脹,緩解疼痛。
因此,白蘞在洗風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熱上犯、頭痛眩暈、咽喉腫痛等症。
洗風散方劑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利水通淋的功效。
蔓荊子性涼,味辛,歸肝、膀胱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水通淋的作用。洗風散主治風熱上擾、頭昏腦脹、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等症,而蔓荊子正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與方劑主治症狀相符。此外,洗風散亦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症,蔓荊子同樣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故而被列入方劑中。
主治功效
洗風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臉上起風疹、癮疹、生風刺、臉色黑而粗糙等皮膚問題。其組成包含:蠶砂、赤小豆、黑牽牛、白芷、藁本、白僵蠶、白附子、烏頭、白蘞、蔓荊子等十種中藥材。
蠶砂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等功效。其活血化瘀作用主要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機制來實現的。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黑牽牛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風熱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咽喉腫痛、瘡瘍腫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水腫、尿路感染、便祕等症狀。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其中發散風寒主要針對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巔頂疼痛等症狀;發汗解表則適合風熱感冒、喉痹、咳嗽、流感等症狀;祛風除濕主要適用於風寒濕痹、肌膚經絡間寒濕之邪而祛風止痛;而活絡止痛則可治療外感風寒、巔頂頭痛、風濕痹痛、肢節疼痛等症狀。藁本性溫,味辛,入肝、腎二經,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可散寒化痰、祛風除濕,適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等寒痰阻滯引起的症狀;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可疏通痰凝、消散結節,適用於瘰癧痰核、毒蛇咬傷等痰結氣滯引起的症狀;具有定驚搐的作用,可鎮靜安神、平息痙攣,適用於癲癇、驚厥等神經系統疾病。白附子含有烏頭鹼等成分,具有鎮咳作用,可抑制咳嗽中樞,減少咳嗽次數;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化痰作用,可促進痰液的排出,緩解痰多症狀。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狀。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白蘞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機體代謝、解毒,修復受損細胞和組織,有助於治療中毒性疾病、化學毒素中毒、病毒感染等。白蘞還可促進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細胞,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和組織不受氧化損傷,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皮膚再生。白蘞中的消腫止痛、化瘀散結的有效成分可以促進細胞再生,加速損傷部位的復原。白蘞還具有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效,常與其他中藥同用,可收斂瘡口,促進癒合。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流感、風寒感冒等病症,以及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等症狀。此外,它還可以治療頭面諸風疾,如頭痛、眩暈、目赤、耳鳴等;痰熱咳嗽;肝陽上亢引起的血壓高,以及風濕痹痛等症。另外,蔓荊子也可用於治療肝腎虛損的夜盲及弱視。
中藥方劑「洗風散」主要成分是蠶砂,赤小豆,黑牽牛,白芷,藁本,白僵蠶,白附子,烏頭,白蘞,蔓荊子,主治功效是臉上起風疹,或者長癮疹,或者生風刺,或者是臉色黑而粗糙。
傳統服藥法
茺蔚草、晚蠶沙、赤小豆、黑牽牛、白芷、藁本、僵蠶、白附子、草烏頭、白蘞、蔓荊子各等分。
上為末。
每用1錢,澡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洗風散, 出處:《女科百問》。 組成:茺蔚草、晚蠶沙、赤小豆、黑牽牛、白芷、藁本、僵蠶、白附子、草烏頭、白蘞、蔓荊子各等分。 主治:面上遊風,或癮疹,或風刺,或黑皯。
洗風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荊芥4兩,苦參4兩,防風(去蘆頭)2兩,川芎2兩,當歸(洗,焙)2兩,白蒺藜2兩,香白芷2兩,地榆2兩,地骨皮2兩,黃柏2兩。 主治:風熱毒氣攻註,遍身瘡疥,癮疹疼痛。
洗風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防風(去蘆頭)1兩,荊芥穗1兩,吳白芷1兩,川芎1兩,蔓荊子(去白)1兩,威靈仙(去土)1兩,何首烏1兩,白茯苓(去皮)1兩,苦參半斤,白牽牛半斤。 主治:一切風毒,頭面生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