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三黃湯

犀角三黃湯

XI JIAO SAN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遺編》卷下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24%
心經 14%
肝經 10%
大腸經 8%
脾經 6%
腎經 6%
膽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三黃湯,顧名思義,其組成中包含「犀角」。之所以使用犀角,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化解熱毒,尤其對於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煩躁不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鎮驚止痙: 犀角亦具鎮驚止痙的作用,能平息躁動不安,對熱邪入心,神志不清,痙厥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然而,由於犀牛是瀕危物種,現今禁止使用犀角入藥。故若要使用犀角三黃湯,應以其他藥材替代犀角,例如水牛角等,並需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藥效與安全性。

犀角三黃湯中含有「人中黃」,而非「人中黃」,這是因為「人中黃」指的是「黃連」,而非一種獨立藥材。「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功效,與犀角、黃芩、黃柏等藥材相配,可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作用。

在犀角三黃湯中加入黃連,主要作用是增強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效,並可緩解犀角的寒涼之性,使其藥力更加溫和,更好地發揮其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妄等病症的作用。

犀角三黃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為了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犀角三黃湯以犀角、黃芩、黃連、黃柏清熱解毒為主,但其寒涼之性易傷肺氣,導致痰液難以排出。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可緩解犀角三黃湯的寒涼之性,並協助其更好地清除熱毒,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

犀角三黃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犀角、黃芩、黃連、黃柏皆具清熱瀉火之效,石膏則以其寒涼之性,更能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共同抑制內熱熾盛之症狀。
  2. 涼血止血:石膏除了清熱瀉火外,亦具涼血止血之效,可與犀角等藥材相輔相成,緩解因熱毒內熾而引起的出血症狀。

總體而言,石膏在犀角三黃湯中,發揮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熱毒內熾、血熱妄行之目的。

犀角三黃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可有效控制因熱毒引起的症狀,如高熱、煩躁、口渴等。
  2. 瀉火解毒: 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與黃連搭配,可加強清熱瀉火、解毒的效果,針對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的病症,起到更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黃連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犀角三黃湯的清熱解毒功效,更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犀角三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犀角三黃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的疾病,而生地黃能清熱涼血,與犀角、黃芩、黃連、黃柏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
  2. 滋陰潤燥:熱毒熾盛容易耗傷陰津,導致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生地黃能夠滋陰潤燥,補充體內津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緩解熱毒所引起的燥熱症狀,使治療更全面。

犀角三黃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利尿通便的功效。犀角三黃湯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而天花粉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並促進毒素排出,對於熱毒壅盛、便祕等症狀有輔助作用。
  2. 滋陰潤燥,緩解燥熱: 犀角三黃湯雖然清熱解毒,但同時也可能存在燥熱之弊。天花粉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藥物可能帶來的燥熱,保持機體陰陽平衡,使藥效更平和。

犀角三黃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疏散風熱: 升麻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之功效。與犀角、黃芩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清熱解毒,疏散外邪,對於熱毒壅盛、發熱、疹出不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升陽解表: 升麻有升陽解表之功,可升舉陽氣,驅散外邪。對於外感風寒,氣機阻滯所致的惡寒發熱、無汗等症狀,升麻可以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配合犀角、黃芩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寒的效果。

犀角三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 犀角三黃湯以清熱瀉火為主要功效,而知母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之效。與犀角、黃芩、黃連、黃柏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瀉火之力,同時滋養陰液,防止燥熱傷陰。

2. 緩解熱毒蘊結,促進排泄: 知母可利尿通便,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促進代謝廢物的排泄。這對於熱毒蘊結於體內,引起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者,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三黃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走馬牙疳已潰臭腐」,屬中醫急重口腔病症。走馬牙疳多因熱毒熾盛,腐蝕牙齦血肉所致,其特徵為潰爛迅速、腐臭難聞,甚則牙齦壞死脫落。古醫籍《外科正宗》提及:「走馬牙疳,其患迅速,勢不可遏」,與本方針對「已潰臭腐」之重症相符,推測此方旨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化腐生肌。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涼血解毒

    • 犀角尖(今多以水牛角代):大寒之品,擅清血分熱毒,為治熱毒熾盛之要藥。
    • 黃連、生地:黃連瀉心胃實火,生地涼血養陰,共助犀角清解熱毒。
    • 人中黃:甘寒解毒,針對熱毒上攻之口瘡腐臭。
  2. 瀉火消腫

    • 生石膏:清胃火,解肌熱,抑陽明經熱上炎。
    • 知母、花粉:知母滋陰降火,花粉清熱生津,兼緩熱毒傷陰。
  3. 散結排腐

    • 土貝母(即浙貝):清熱化痰散結,助化口齒潰腐。
    • 升麻:量輕取其「火鬱發之」之效,引藥上行,兼散熱毒。

綜論
全方以「犀角—黃連—石膏」為核心,層次清晰:

  • 上焦熱毒:犀角、黃連直折心胃之火。
  • 中焦熾熱:石膏、知母清瀉陽明。
  • 局部腐敗:土貝、人中黃解毒化腐。
  • 兼顧陰液:生地、花粉防熱盛傷津。

此方體現「清透並行、毒血兩解」思路,針對熱毒燔灼血分之病機,既速退熾火,又兼護陰津,契合小兒稚陰之體而熱毒猖獗之證。

傳統服藥法


犀角尖7分(磨),人中黃1錢半,土貝2錢(去心),生石膏4錢,黃連1錢半,生地3錢,花粉2錢,升麻3分,知母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含有犀角,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3. 本方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因此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三黃湯,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犀角尖7分(磨),人中黃1錢半,土貝2錢(去心),生石膏4錢,黃連1錢半,生地3錢,花粉2錢,升麻3分,知母1錢。 主治:小兒走馬牙疳已潰臭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