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餅子

犀角餅子

XI JIAO B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2%
肝經 13%
脾經 13%
心經 12%
大腸經 4%
腎經 4%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餅子方中加入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竹瀝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加強藥效。
  2. 調和藥性: 犀角性寒,竹瀝性寒而偏涼,兩者配合使用,可以緩和犀角的寒性,減少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犀角餅子方劑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傳統觀念: 古代醫學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等功效,可治療熱病、神志不清、癲癇等病症。因此,犀角被廣泛應用於傳統中醫藥方劑中。
  2. 稀有珍貴: 犀角作為一種珍稀動物的角,在古代被視為珍貴藥材,擁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因此被用於製作高檔藥品,如犀角餅子。

犀角餅子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 燥濕化痰 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犀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證、出血等。但犀角性寒,容易引起脾胃虛寒,而半夏味辛、性溫,可燥濕化痰,溫脾胃,與犀角相配,可避免犀角寒涼傷脾胃,同時也能提升藥效。

此外,半夏還具有一定的 解毒 作用,可以輔助犀角解毒,增強其治療效果。因此,犀角餅子中加入半夏,可以提高藥效,並避免副作用。

犀角餅子方劑中加入天南星,是利用其燥濕化痰、散風止痙的特性,以配合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犀角主要用於熱毒攻心、神昏譫語、高熱驚厥等症,而天南星則能祛除痰濁,平息痙攣,與犀角相輔相成,更能清熱解毒、鎮驚止痙,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此外,天南星性溫,能中和犀角的寒性,避免寒涼過度傷及脾胃。

犀角餅子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但其藥性偏寒,容易傷及脾胃。桔梗的加入可以緩解犀角的寒性,並增強其宣肺利咽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平和。
  2. 引藥入肺:桔梗為肺經氣分之藥,可引藥直達肺經,使藥效更好地發揮在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上。犀角主要針對熱毒引起的病症,而桔梗的加入則可以促進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提高療效。

總體而言,桔梗在犀角餅子方劑中起到了協調藥性、引藥入肺的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犀角餅子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犀角性寒,味苦,甘草性甘,味平,能緩解犀角的寒性,防止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並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還能增強犀角的清熱解毒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餅子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心熱驚悸」,即小兒因心經積熱所致的心神不寧、驚恐不安、夜啼、睡眠不穩等症。古代醫家認為,小兒「心常有余」,易因熱擾心神而引發驚悸,故此方以清熱化痰、安神鎮驚為主要方向。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犀角(5錢):

    • 性味苦鹹寒,入心、肝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涼血鎮驚。
    • 針對「心熱」之核心病機,能清心火、安神定志,緩解驚悸。
  2. 竹瀝(3合):

    • 甘寒滑利,善清熱化痰、開竅醒神。
    • 輔助犀角清心熱,同時化解痰熱上擾所致的神志不安。
  3. 半夏、南星(各5錢,薑汁製):

    • 二者均為化痰要藥,薑汁炮製後減其毒性,增強化痰止嘔之效。
    • 「痰熱互結」是小兒驚悸常見病機,此二藥能化痰開結,避免痰蒙心竅。
  4. 苦桔梗(5錢):

    • 宣肺利咽,載藥上行,使藥力達於心、肺。
    • 兼能開提肺氣,助痰熱從上焦宣散。
  5. 甘草(2錢):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犀角、南星之峻烈。
  6. 薑汁、桑白皮汁糊丸

    • 薑汁溫中化飲,佐制寒涼藥性;桑白皮清肺瀉熱,協同竹瀝化痰。
    • 煅白礬為衣,取其收斂化痰之效,兼能固護脾胃。

治療原理綜述

本方以 清心熱、化痰涎、鎮驚安神 為主軸:

  • 犀角、竹瀝 直折心火,清熱豁痰;
  • 半夏、南星 專攻痰滯,解除痰熱膠結;
  • 桔梗、甘草 宣通氣機,使邪有出路;
  • 薑汁、白礬 調護脾胃,避免寒涼傷正。

整體搭配契合小兒「易虛易實」的體質特點,既能清瀉實火,又顧護中焦,適用於熱痰內擾所致之驚悸不安。

傳統服藥法


竹瀝3合,犀角5錢,半夏(末)5錢,南星(末)5錢(2味薑汁捏餅子曬乾),苦桔梗(去蘆)5錢,甘草2錢。
上為末,薑汁同桑白皮汁煮面糊為餅子,研煅白礬為衣。
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妄想狀態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餅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二。 組成:竹瀝3合,犀角5錢,半夏(末)5錢,南星(末)5錢(2味薑汁捏餅子曬乾),苦桔梗(去蘆)5錢,甘草2錢。 主治:小兒心熱驚悸。

犀角餅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九。 組成:犀角(鎊)1分,珍珠末1分,丹砂(研)1分,蓬砂(研)1分,粉霜(研)1分,膩粉1分,青黛1分,水銀(與黑鉛結成沙子)1分,龍腦(研)半錢,麝香(研)半錢。 主治:涼膈化痰。主治:小兒驚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