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損百驗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補益腎精、強健筋骨,以及調理身體虛損的症狀。在其組成中,菟蕬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菟蕬子,具有補腎壯陽、強化筋骨的特性,尤其對於腎虛所導致的虛弱症狀有顯著的療效。菟蕬子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提升抵抗力,並促進人體的代謝,幫助消除疲勞,有助於恢復體力。
此外,菟蕬子還具備滋陰與養血的功能,可以配合補損百驗丹中的其他藥材,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從而更全面地調理人體的虛損情況。因此,將菟蕬子納入補損百驗丹的組成中是基於它的補腎、強身和改善整體健康狀況的核心作用,有助於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實現中醫治療的目的。
補損百驗丹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效。對於因陰虛火旺、血虛虧損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失眠、心悸、口乾舌燥、潮熱盜汗等,生地黃能有效滋陰降火,補血益氣,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 清熱解毒: 生地黃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炎症。補損百驗丹中可能還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生地黃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使方劑更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諸虛」所致的多系統功能失調,重點在「精血虧損」與「脾腎雙虛」之證:
- 精關不固:遺精白濁爲腎氣不攝之象
- 精血不足:血少無精神、頭眩目花,屬肝腎精虧不能上榮
- 脾虛失運:四肢倦怠、脾胃不佳、大腸不實,反映中焦氣弱
- 虛陽浮越:虛寒虛眩,乃腎陽不足兼浮陽上擾
全方以「填精、溫腎、滋陰、健脾」四法並行,標本兼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配伍思維:
▌ 菟絲子(君藥)
• 九蒸九曬酒製:轉溫燥爲溫潤,強化「補而不滯」特性
• 功效:既補腎陽(治虛寒),又益腎精(固遺精),兼「續絕傷」改善四肢倦怠
• 酒蒸法引藥入肝腎經,契合「精血同源」理論
▌ 生地黃(臣藥)
• 酒浸搗爛:去寒性存滋陰力,專入血分
• 與菟絲子形成「陽中求陰」結構:
菟絲子(陽動)+生地黃(陰靜)=激發腎氣化生精血
劑型設計用意:
• 細丸緩圖:符合「虛損宜緩補」原則
• 酒/鹽湯送服:酒行藥勢入血脈,鹽湯引藥入腎,米湯護胃助運化
作用層次推演:
- 下焦補益:菟絲子直接溫養腎府,生地黃滋填真陰,共奏「藏精」之功
- 中焦調運:菟絲子「實大便」作用間接助脾,米湯送服強化胃氣
- 上焦清竅:精血充則頭眩目花自解,此爲「下病上治」
此方體現「先天後天互濟」的辨治邏輯,透過酒製與配伍轉化,使溫陽不至燥劫陰血,滋陰而不礙脾運,契合虛損病機之複雜性。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1斤(揀淨,以無灰臘酒浸1日1夜,次早去酒,以小甑蒸之,曬至暮,又換酒浸,蒸曬九次,然後在星月下碾為細末),生地黃半斤,(無灰酒浸3日3夜,再換酒洗淨,放在瓷鉢內搗至極爛用)。
上為細丸。
每服80-90丸,空心、食前用無灰酒或米湯、淡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損百驗丹,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二。 組成:菟絲子1斤(揀淨,以無灰臘酒浸1日1夜,次早去酒,以小甑蒸之,曬至暮,又換酒浸,蒸曬9次,然後在星月下碾爲細末),生地黃半斤,(無灰酒浸3日3夜,再換酒洗淨,放在瓷鉢內搗至極爛用)。 主治:諸虛遺精白濁,血少無精神,四肢倦怠,脾胃不佳,大腸不實,虛寒虛眩,頭眩目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