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肌透毒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基於其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解毒消腫之效。清肌透毒湯主要用於治療麻疹、風疹等外感熱病,症見發熱、皮疹、瘙癢等。荊芥可以疏散風熱,使疹子透發,並能止癢,減輕患者痛苦。同時,荊芥也能解毒消腫,減輕皮膚的炎症反應。因此,清肌透毒湯中加入荊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促進疾病痊癒。
清肌透毒湯中加入甘菊,主要有兩大原因:
-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甘菊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清肌透毒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病初起,邪熱犯肺,症見發熱、咳嗽、口渴、咽痛等。甘菊能清泄肺熱,宣散風熱,使邪氣得以透達,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 平肝明目,改善視力:甘菊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緩解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由於溫病過程中,邪熱往往會上擾心神,影響視力,甘菊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視力問題。
清肌透毒湯中包含前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前胡味辛、性微寒,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清肌透毒湯主要針對熱毒蘊結肌膚、發熱、疹出等症狀,前胡可以幫助疏散風熱,降低體內熱毒,促進疹子消退。
- 宣肺利氣,止咳化痰: 前胡亦有宣肺利氣、止咳化痰的功效。部分患者在發疹期間可能伴隨咳嗽、痰多等症狀,前胡可以幫助宣肺利氣,化解痰液,緩解呼吸道不適。
清肌透毒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開宣肺氣: 桔梗味苦辛,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宣肺氣的功效。清肌透毒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肺,咽喉腫痛等症,而桔梗可疏散肺氣,利咽開音,幫助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
- 利氣排膿,促進排毒: 桔梗能利氣消痰,促進膿液排出,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清肌透毒湯中的藥物多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桔梗的加入可加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清肌透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清肌透毒湯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性寒涼對脾胃的刺激,使藥力平和,避免寒涼過度而損傷脾胃。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各藥材的功效協調一致,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同時,甘草還有補氣益脾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更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清肌透毒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疏風散熱、透疹止癢的功效。
蟬蛻為蟬蛻去翅、足後的乾燥蟲蛻,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其富含甲殼素、蛋白質等成分,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風熱毒邪壅滯肌膚所致的疹子、發熱、瘙癢等症狀。
在清肌透毒湯中,蟬蛻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協同發揮清熱解毒、疏風透疹的功效,達到治療風熱毒邪侵襲肌膚的病症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肌透毒湯」主治「痘瘡已發未發,爲風熱所感,腠理阻塞」,其核心病機為外感風熱邪氣,導致肌表腠理鬱閉,阻礙痘毒外透。
- 痘瘡已發未發:此方適用於痘疹(如天花、水痘等)初期,無論疹點是否完全透發,凡因風熱鬱遏而致透發不暢者皆可應用。
- 風熱所感,腠理阻塞:風性輕揚,熱性升散,風熱相搏則易襲陽位(頭面肌表),導致腠理閉塞、氣機不暢。臨床可見發熱、疹色偏紅、瘙癢、或伴咳嗽鼻塞等表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宣散風熱、開泄腠理、透毒外達」為立方主旨,藥物配伍層次清晰:
- 荊芥穗(3分):辛溫微散,力專解表祛風,能開皮毛之鬱閉,助痘毒外透。雖性偏溫,但與清熱藥配伍,反佐其性,增強透發之力。
- 乾菊(8分):菊花甘苦微寒,清肝肺風熱,善解頭目風熱毒邪,與荊芥穗一溫一涼,協同疏風透表而不助熱。
- 前胡(1錢):苦辛微寒,既降氣化痰止咳,又宣散風熱,針對風熱鬱肺引起的咳嗽、鼻塞,暢通肺氣以助透邪。
- 桔梗(4分):辛平升提,載藥上行,開宣肺氣,疏通上焦閉塞,與前胡一升一降,調暢氣機。
- 甘草(2分):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解毒,緩和痘毒之烈性。
- 山焦(2錢):疑為「山楂」或「山梔」之誤。
- 若為「山楂」:酸甘微溫,消食化滯,可能用於兼夾食滯者,防痘毒與積滯互結。
- 若為「山梔」:苦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適合熱毒偏盛者,助清解痘毒。
(存疑待考,但均不離「清解鬱熱」之方向。)
- 蟬蛻(3分):甘寒輕清,散風熱、透疹止癢,善治皮膚風熱瘙癢,為痘疹透發要藥。
- 生薑(1片):辛溫發散,助藥力走表,調和胃氣,防寒涼藥傷中。
三、方劑配伍特點
- 輕清透表為主:藥量輕(分、錢計),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原則,側重宣散而非苦降。
- 寒溫並用:荊芥、生薑辛溫,菊花、前胡微寒,寒溫調和,避免過汗傷陰或涼遏冰伏。
- 肺衛同治:前胡、桔梗宣降肺氣,荊芥、蟬蛻疏風透表,共解「風熱鬱肺閉表」之機。
結論
此方透過疏風清熱、調暢氣機,解除肌表鬱閉,使痘毒順勢外透,體現「透邪外出」的治療思維,適合風熱輕證或痘疹初起未暢者。若熱毒熾盛或正虛透發無力,則需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3分,乾菊8分,前胡1錢,桔梗4分,甘草2分,山焦2錢,蟬蛻3分。
加生薑1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肌透毒湯,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下。 組成:荊芥穗3分,乾菊8分,前胡1錢,桔梗4分,甘草2分,山焦2錢,蟬蛻3分。 主治:痘瘡已發未發,爲風熱所感,腠理阻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