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性辛、鹹、溫、有毒。主治祛風痰、除濕毒、殺蟲。 治中風口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瘡癬疥癩。
連翹性苦、微寒。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金銀花性甘、寒。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外感風熱、子宮頸糜爛、蕁麻疹、熱毒血痢、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等症。
土茯苓性甘淡、平。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 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七賢散,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八引《外科纂要》。 組成:皂角針1兩,皂角子1兩,連翹1兩,黃連花粉1兩,金銀花1兩,土茯苓8兩。 主治:瘰癧初起或已潰者。
七賢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茯苓1錢,山藥1錢,牡丹皮1錢,山茱萸1錢,熟地黃1錢,人參1錢,黃耆2錢。 主治:腸癰潰後疼痛,淋瀝不已,或精神減少,飲食無味,面色萎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睡卧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