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七帖散

YANG MEI QI T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胃經 22%
肝經 16%
大腸經 16%
心經 12%
脾經 9%
肺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楊梅七帖散」》

楊梅七帖散,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由金銀花、土茯苓、白僵蠶、蟬蛻、肥皂核、皁莢六味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梅瘡,兼治瘰癧、瘡瘍腫毒、風濕骨痛、瘡毒楊梅等症。

金銀花

  • 性味甘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清虛火,退腫痛。
  • 用於癰腫疔瘡、咽喉痛、感冒、流感、麻疹、風疹、水痘、丹毒、菌痢等。

土茯苓

  • 性味甘平,清熱解毒,利水滲濕,健脾益胃。
  • 用於梅瘡、瘰癧、瘡瘍腫毒、風濕骨痛、淋病、帶下、脾虛水腫、泄瀉、痢疾等。

白僵蠶

  • 性味辛寒,散風除濕,平肝熄風,清熱消痰,化痰止咳。
  • 用於風濕痹痛,肝風眩暈,頭痛目赤,咳嗽痰多,口瘡,吐血,驚風癲癇,小兒疳積,瘡瘍腫毒等。

蟬蛻

  • 性味甘寒,散風熱,透疹解肌,化痰止咳,退翳明目。
  • 用於風熱感冒,水痘,麻疹,風疹,咳嗽,哮喘,翳障,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

肥皂核

  • 性味苦溫,潤腸通便,殺蟲止痢。
  • 用於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

皁莢

  • 性味苦溫,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用於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

總結

楊梅七帖散是治療梅瘡的有效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但由於方中含有蟬蛻、白僵蠶等藥材,服用時應注意避免過敏反應。

傳統服藥法


細葉野艾根2兩(無則用金銀花),土茯苓4兩(忌鐵器,打碎),生豬油1兩,直僵蠶7條(研),蟬蛻(翅足全,洗淨)7枚,肥皂核肉7粒,皂莢子7粒(打碎)。
上作1劑。用水6茶杯,煎3杯服;午前4杯,煎2杯服;臨臥2杯,煎1杯服;每日1帖,連服7日。未發者暗消;已發者收斂,永無後患,毒深者用14帖。

方劑組成解釋


金銀花清熱解毒,土茯苓利濕解毒,白僵蠶、蟬蛻、肥皂核、皂莢均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楊梅七帖散, 出處:《村居救急方》卷六。 組成:細葉野艾根2兩(無則用金銀花),土茯苓4兩(忌鐵器,打碎),生豬油1兩,直僵蠶7條(研),蟬蛻(翅足全,洗淨)7枚,肥皂核肉7粒,皂莢子7粒(打碎)。 主治: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