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脾人參丸

建脾人參丸

JIAN PI REN C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二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6%
胃經 17%
腎經 17%
肝經 7%
心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建脾人參丸為調理脾胃、補益元氣之良方,其中鐘乳石之應用頗具特色。鐘乳石,性溫味甘,歸肺、胃經,擅長補肺益胃,壯陽固精。方中以人參為君,補氣固本;鐘乳石為臣,與人參相輔相成,既增強補氣之力,又可溫腎助陽,對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尤為適用。鐘乳石還可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質,與建脾人參丸之整體療效相得益彰。其在方劑中之配伍,體現了中醫“氣血同源,脾腎互滋”的治療原則,充分發揮了藥物間的協同效應,從而達到健脾益氣、溫補腎陽之目的。

建脾人參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脾益氣: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建脾人參丸主治脾虛氣弱,症狀包括食少乏力、倦怠嗜睡、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人參作為方劑中的君藥,能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脾虛症狀。
  2. 扶正祛邪: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容易導致正氣虛弱,抵抗力下降。人參能補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扶正祛邪,進一步增強藥效。

建脾人參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益胃生津之效。建脾人參丸以補脾益氣為主,加入石斛可滋養脾胃陰液,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口乾、舌燥、食少等症,提升整體療效。
  2. 補腎益精: 石斛還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人參補氣,但若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會影響腎氣的運化。石斛補腎益精,可協同人參補脾益氣,使氣血充足,陰陽平衡,從根本上改善虛弱體質。

建脾人參丸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其健脾和胃的功效。

大麥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除濕利水、止渴生津的功效。其澱粉含量豐富,能為人體提供能量,同時其含有的酶類可幫助消化,促進脾胃運化,增強食慾。

此外,大麥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以幫助脾胃排出濕氣,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健脾和胃的功效。

建脾人參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中降逆: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和中降逆之功效。人參補氣健脾,但若脾胃虛寒,氣機不暢,則難以發揮其功效。生薑可溫中散寒,助人參行氣健脾,使藥效更佳。

2. 緩解人參的燥性: 人參性溫,長期服用可能出現口乾、咽燥等燥熱症狀。生薑具有清熱解表、生津止渴之效,可緩解人參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建脾人參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與人參、白朮等藥物配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氣滯、食少納呆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橘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與人參、白朮等藥物配合,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氣逆上衝的病症。

因此,橘皮在建脾人參丸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建脾人參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脾胃久虛,飲食全減」,意指脾胃功能長期虛弱,導致食慾顯著下降甚至完全喪失。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若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進一步加重虛損。此方旨在溫補脾胃、助運化、開胃氣,改善長期虛弱所致的納呆問題。


組成與邏輯推理分析

1. 君藥:人參、鐘乳粉

  • 人參(3分):大補元氣,健脾益胃,為補氣第一要藥。其性甘溫,能振奮脾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氣虛導致的食少乏力。
  • 鐘乳粉(2兩):溫肺腎、益精氣,古代用於虛勞羸瘦。其性溫,可助陽氣,與人參協同提振脾胃陽氣,針對「久虛」之本。

2. 臣藥:石斛、乾生薑

  • 石斛(3分):甘微寒,益胃生津,滋陰清熱。此處用於制約鐘乳粉、乾薑之溫燥,防止久虛兼陰傷(如口干、舌紅)之弊,達成「補而不燥」之效。
  • 乾生薑(半兩):溫中散寒,醒脾開胃。其辛熱之性可化解脾胃寒濕,促進消化液分泌,直接改善「飲食全減」之標。

3. 佐藥:陳橘皮、大麥糵

  • 陳橘皮(半兩):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其辛香行氣之力能消弭補藥之壅滯,避免呆補礙胃,契合「脾胃虛必兼氣滯」的病理特點。
  • 大麥糵(半兩):即麥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針對飲食減少後的食積停滯,助消化同時輕補脾胃,體現「補中寓消」之巧思。

4. 使藥:米飲送服

  • 以米飲(稀粥或米湯)送服,既能護胃,又可借穀氣助藥力,強化補益脾胃之效。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溫補為主,兼顧行氣消食」為核心:

  1. 補虛為本:人參、鐘乳粉大補元氣,針對久虛之病根。
  2. 調理氣機:陳皮、乾薑辛香行氣,醒脾化濕,解決虛中夾滯的問題。
  3. 消積助運:麥芽消食,石斛滋陰,既防補藥壅滯,又顧護胃陰。
    全方補而不滯,溫而不燥,標本兼顧,契合「脾胃虛損—運化無力—飲食減少」的病理鏈條,故能恢復脾胃受納與運化之職。

傳統服藥法


鐘乳粉2兩,人參3分,石斛3分,大麥糵半兩,乾生薑半兩,陳橘皮半兩。
上為細末,水煮面湖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建脾人參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鍾乳粉2兩,人參3分,石斛3分,大麥糵半兩,乾生薑半兩,陳橘皮半兩。 主治:脾胃久虛,飲食全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