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山藥湯

SHAN YAO TANG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30%
胃經 21%
肺經 21%
心經 10%
腎經 9%
大腸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1%
膽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脾胃怯弱,不喜飲食。

傳統服藥法

山藥1斤(煮熟),粟米半升(炒,為面),杏仁2斤(炒令過熟,去皮尖,切如米)。
補虛益氣,溫中潤肺。
每服2錢,加酥油少許,空心白湯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粟米性味甘,鹹,涼。主要功效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滿食少;消渴;瀉痢;燙火傷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山藥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山藥半兩(炒),白朮半兩(炒),粟米1分(略炒),木香1錢(濕紙裹煨),人參(去蘆)半兩,甘草1錢(炙)。 主治:脾胃怯弱,不喜飲食。

山藥湯,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 山藥湯(《飲膳正要》卷二。)出處:《飲膳正要》卷二。組成:山藥1斤(煮熟),粟米半升(炒,爲面),杏仁2斤(炒令過熟,去皮尖,切如米)。主治:補虛益氣,溫中潤肺。 。 主治:補虛益氣,溫中潤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人參香朮散

相似度 72%

小異功散

相似度 66%

香砂理中丸

相似度 66%

思食大人參丸

相似度 66%

參苓膏

相似度 66%

腸癰潰爛湯

相似度 66%

濟陽湯

相似度 66%

調中丸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