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雄膽散

XIONG DAN SAN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4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胃經 21%
肝經 17%
肺經 16%
心經 11%
三焦經 8%
大腸經 7%
膽經 6%
脾經 5%
膀胱經 2%
小腸經 1%
腎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喉科七十二症。

傳統服藥法

黃芩3錢(生用),黃連3錢(生用),梔仁3錢(炒黑),制梅乾5錢(煅存性),青黛5錢,雄黃1錢,硼砂3錢,雞內金1錢(不見水),人中白5錢,枯礬1錢。
如有腐臭。急用蚌水漱淨,或用豬皂、草烏、柏子和搗,加水去渣,灌淨,吹之。
上藥依法制度,為極細末,入冰片6分,麝香3分,再勻每藥末5錢,加西黃2分,銅青5分,熊膽5分,珍珠5分,兒茶8分,共為極細末,以瓷瓶封收緊密。
每用少許,吹入患上,1日夜吹十餘次,徐徐咽下。流出痰涎漸愈。

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青黛性鹹。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用於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痺、小兒驚癇。

雄黃性辛、苦、溫、有毒。主治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硼砂性甘鹹、涼、無毒。主要功效清熱消痰、解毒防腐。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胬肉、陰部潰瘍、骨哽、噎膈、咳嗽痰稠

雞內金性味甘、平。主治健胃消食、澀精止遺。 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

性。主治清熱降火;止血化瘀。主肺痿勞熱;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瘡;諸濕潰爛;燙火傷。

白礬性酸澀、寒、有毒。主治祛痰燥濕、解毒殺蟲、止瀉止血。主中風、癲癇、喉痹、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聤耳流膿、鼻中息肉、瘡痔疼痛、崩漏、衄血、損傷出血、久瀉玖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雄膽散, 出處:《焦氏喉科枕秘》卷二。 組成:黃芩3錢(生用),黃連3錢(生用),梔仁3錢(炒黑),制梅乾5錢(煅存性),青黛5錢,雄黃1錢,硼砂3錢,雞內金1錢(不見水),人中白5錢,枯礬1錢。 主治:喉科七十二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青獅丹

相似度 75%

蓬萊雪

相似度 69%

新吹

相似度 58%

冰片散

相似度 55%

冰硼利喉散

相似度 55%

家傳涼驚丸

相似度 53%

珍寶散

相似度 53%

赴晏散

相似度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