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飲子

DI GU PI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肺經 23%
腎經 14%
脾經 9%
肝經 9%
大腸經 9%
三焦經 4%
胃經 4%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地骨皮飲子以地骨皮為君藥,此乃因地骨皮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

地骨皮入肺、胃經,可有效治療因肺熱所致的咳嗽、咯血、發熱等症狀。同時,地骨皮還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功效,能緩解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盜汗、失眠等症狀。

因此,地骨皮飲子以地骨皮為君藥,旨在充分發揮其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地骨皮飲子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亦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二者相合,可增強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效力,尤其適合熱病耗傷陰血、津液不足所致的發熱、口渴、咽乾等症。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地骨皮善清肺熱,生地黃善清心熱,兩者配合,可更全面地清熱涼血,並可滋陰潤燥,緩解熱病後的津液虧虛。此外,生地黃可滋養陰血,而地骨皮可促進血液迴圈,二者相輔相成,可更好地改善熱病引起的陰血不足、氣血瘀滯等症狀。

地骨皮飲子並未包含人參。人參性溫,補氣益血,而地骨皮性寒,清熱涼血,兩者功效相反,並不適合同時使用。

地骨皮飲子主要由地骨皮、生地、麥冬、玄參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藥材組成,主要針對陰虛火旺、虛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病症。人參則適用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體虛易感等症。

因此,地骨皮飲子並不需要加入人參,加入人參反而會影響藥效,甚至可能導致寒熱相搏,出現不良反應。

地骨皮飲子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地骨皮性寒,善於清熱涼血,而麥門冬則以滋陰潤肺、清熱生津見長。兩者合用,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清泄肺熱,滋潤肺燥,使燥熱症狀得以緩解。
  2. 緩解燥熱傷陰:地骨皮飲子主要用於治療肺熱津傷所致的口乾咽燥、咳嗽痰少等症狀。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可以緩解肺熱引起的陰液虧損,進一步保護肺陰,防止病情加重。

地骨皮飲子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固澀: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靜安神的作用。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善於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兩者合用,可加強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同時收斂固澀,防止陰液外泄,對於陰虛火旺、虛熱盜汗等症具有更好的療效。
  2. 潛陽安神: 龍骨入腎經,可潛陽安神,對於心腎不交、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地骨皮清熱涼血,可緩解因虛火上炎導致的失眠、煩躁等症狀。兩者合用,可更好地達到潛陽安神、寧心安睡的效果。

地骨皮飲子中加入黃耆,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地骨皮性寒,善清熱涼血,但容易傷及正氣。黃耆性溫,益氣固表,可補氣昇陽,扶正固本,緩解地骨皮的寒涼之性,防止其傷及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
  2. 協同增效,增強療效: 地骨皮清熱涼血,黃耆補氣固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益氣扶正的功效,增強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地骨皮飲子

組成

  1.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2.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3.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4.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5.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6.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主治

腎臟中虛熱,即使能夠吃東西,小便次數也很多,逐漸變得消瘦虛弱。

用法與用量

將上述藥材加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總結

地骨皮飲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益氣養陰的功效。它適用於腎臟中虛熱、小便頻多、消瘦虛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地骨皮2兩,生乾地黃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2兩(去心)白龍骨1兩,黃耆1兩(銼)。
上銼細。
每服半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小麥半合,煎至5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於腎中虛熱所致的上述症狀。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骨皮飲子, 出處:《聖惠》卷五十八。 組成:地骨皮2兩,生乾地黃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2兩(去心),白龍骨1兩,黃耆1兩(銼)。 主治:腎中虛熱,雖能食,小便數多,漸加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