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生光散

滋陰生光散

ZI YIN SHENG G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臨症筆記》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肺經 21%
肝經 16%
心經 12%
胃經 8%
大腸經 6%
膀胱經 5%
脾經 4%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生光散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方劑中以熟地黃作為君藥,可以滋補肝腎陰血,改善因陰虛血少導致的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等症狀,達到生髮明目的。
  2. 調和藥性:滋陰生光散中其他藥物如枸杞子、女貞子等也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而熟地黃的溫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使藥性更加溫和,利於患者服用。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 滋陰斂肺、生津止渴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斂肺、生津止渴、收斂固澀、寧心安神之效。方中以五味子配伍其他滋陰清熱藥物,可更好地 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 收斂固澀,防止津液外泄,有助於 改善皮膚乾燥、頭髮枯黃 等問題,達到滋陰生光的目的。

滋陰生光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補陰液,改善肌膚光澤。其組成中包含覆盆子,這一植物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具有獨特的滋陰潤燥功效。

首先,覆盆子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對於滋養陰液、抵抗衰老有積極效果。其次,覆盆子具有滋補作用,能改善肝腎功能,促進身體內部的陰液生成,並幫助調和內分泌,從而提高皮膚光澤。再者,覆盆子還具備一定的抗炎能力,能緩解因陰虛所引起的皮膚問題,如乾燥、脫皮等。因此,在滋陰生光散中添加覆盆子,不僅能強化方劑功效,還能達到理想的護膚效果,使肌膚更加明亮、健康。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生地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滋陰清熱: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此散藥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而生地黃的滋陰清熱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養血潤燥: 生地黃能養陰生津、潤燥止渴,改善因陰虛血燥而引起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問題。因此,生地黃成為滋陰生光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滋陰潤燥、明目生光的功效。

滋陰生光散中包含知母,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降火,清熱潤燥: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劑中常因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導致目赤腫痛、視物昏花等症,知母可清瀉肝火、滋養腎陰,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配伍增效: 知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生地、玄參等,共同發揮滋陰清熱作用,協同增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同時,知母還能制約方中某些偏燥之品,防止燥性過強,確保方劑的整體平衡。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瀉腎經實火,適用於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同時,黃柏還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亦有療效。

總而言之,滋陰生光散中加入黃柏,旨在通過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達到滋陰清熱、明目止癢的治療目的。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滲濕止瀉、明目退翳之功效。方中因肝腎陰虛,導致虛火上炎,灼傷目絡,引發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車前子能清熱利濕,瀉火解毒,幫助消除眼部炎症,緩解目赤腫痛。
  2. 利水通淋: 車前子利水通淋,能有效排出體內過多的濕熱,改善肝腎陰虛導致的目昏眼花,達到滋陰生光的效果。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冬瓜子,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冬瓜子性寒,味甘,歸肺、膀胱經。其入肺經,能清肺熱,解暑熱;入膀胱經,能利濕消腫。對於滋陰生光散所治療的陰虛火旺、目赤腫痛等症,冬瓜子可起到清熱利濕、降火消腫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緩解眼部不適,改善視力。此外,冬瓜子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便祕引起的口乾舌燥等症狀,從而達到滋陰生光的效果。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補腎: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滋陰可以滋養肝腎陰液,生津潤燥,改善因陰虛所致的目赤、視力模糊等症狀。
  2. 補血養肝:枸杞子還具有補血養肝的功效。肝藏血,血能養目,枸杞子補血養肝,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視力減退、眼乾澀等症狀。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枸杞子,可以有效地滋陰補腎、補血養肝,從而改善視力,達到養護眼睛的目的。

滋陰生光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調和藥性:滋陰生光散以滋陰潤燥為主,其中多用寒涼藥材,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猛烈,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平和。

二、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加入甘草,能增強滋陰潤燥的功效,並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滋陰生光散為一方常用於滋補肝腎、明目的中藥方劑。其中,玄精石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選用自有其道理。根據傳統中醫理論,玄精石味鹹、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潛陽、明目退翳的功效。在滋陰生光散中加入玄精石,主要是取其能清肝火、滋養肝腎陰液的作用,從而達到改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的目的。

此外,玄精石還具有良好的滋陰作用,能夠補充人體津液,對於因肝腎陰虛導致的眼睛乾澀、視物不清等問題有很好的療效。在方中配合其他具有滋陰養血、益氣固表的藥材,共同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使整個方劑既能滋補肝腎之陰,又能提升視力,適宜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眼部疾患。總的來說,玄精石在滋陰生光散中的應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和功效,符合該方劑治療目標的基本原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滋陰生光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神水將枯症」,屬中醫眼科「內障」範疇,相當於現代所稱結膜乾燥症。其核心病機為腎陰虧虛,肝失濡養,虛火灼津,致目竅神膏(眼內滋潤物質)枯涸。古籍描述其典型症狀為:雙眼白睛皺縮無赤痛,黑睛灰白混濁,瞳神(水輪)凹陷失澤,淚液分泌極少甚至乾涸,反映體內津液枯竭、陰虛火炎之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滋補腎陰,填精充液

    • 君藥:大熟地(8錢)、生地(5錢)
      熟地滋腎填精,生地涼血生津,二者共補腎水之根,針對左尺脈沈細之腎陰不足證。
    • 佐以枸杞子(4錢)、覆盆子(3錢)
      枸杞滋肝腎明目,覆盆子固精斂液,助二地充養目竅神膏。
  2. 清降虛火,護陰存津

    • 知母(4錢)、黃柏(3錢)
      瀉腎中伏火,解「左關虛數」之肝熱上炎,避免虛火耗灼目絡。
    • 玄精石(1錢半)
      性寒質重,沉降浮火,古醫籍載其能「救陰助陽」,適用於陰虛陽浮之目疾。
  3. 通利水竅,以潤為補

    • 車前子(3錢,外包)、冬瓜子(5錢)
      車前子利水明目,導虛熱從小便出;冬瓜子潤肺化痰,肺氣肅降則水津上承於目。二者通利水道而不傷陰,暗合「以通為補」之法。
  4. 酸收固斂,調和藥性

    • 五味子(2錢)
      酸收之性斂瞳孔(水輪)之凹陷,並固護津液防其外泄。
    • 甘草(1錢)
      調和諸藥,緩和黃柏、知母苦寒之性。

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體現「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則,透過:

  1. 滋腎陰填補神水生化之源;
  2. 瀉相火防津液進一步耗傷;
  3. 通利竅道促進水液代謝循環,間接潤澤目絡。
    三者協同,使腎陰得充、肝火得降、津液得布,終致「兩目生津」之效。後續以杞菊地黃丸鞏固,正是延續滋腎養肝明目之思路,標本兼顧。

中醫理論特色
方中「水輪」(瞳孔)凹陷與「左尺沈細」脈象互參,明確病位在腎;「風輪灰白」(黑睛混濁)反映肝陰不足,體現「五輪學說」與臟腑辨證的結合。用藥上,兼顧「滋、清、利、斂」四法,展現古代眼科方劑攻補兼施的精密設計。

傳統服藥法


大熟地8錢,五味子2錢,覆盆子3錢,生地5錢,知母4錢,黃柏3錢,車前子3錢(外包),冬瓜子5錢,枸杞子4錢,甘草1錢,玄精石1錢半。
水煎服。
神水將枯症:葉某某,男,大名縣人。壯年二目光彩;年近花甲,漸覺二目昏花。診其脈,左尺沈細,惟左關虛數。是知腎水不足,肝木失養,虛火上衝,而水輪之神膏漸漸消耗而乾枯。先服滋陰生光散,連服十餘劑,月余後兩目生津,又服杞菊地黃丸以鞏固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生光散是一張中醫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生光散,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大熟地8錢,五味子2錢,覆盆子3錢,生地5錢,知母4錢,黃柏3錢,車前子3錢(外包),冬瓜子5錢,枸杞子4錢,甘草1錢,玄精石1錢半。 主治:神水將枯症(結膜乾燥症)。兩眼黑白尚分,氣輪有皺襞,不紅不疼,風輪灰白彌漫,惟水輪略帶凹陷,眼淚不能潤其錶面,甚者無眵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