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洗淨,搗為末)4兩,破故紙(炒香)1兩,益智仁1兩,杜仲1兩(去皮,用生多自然汁拌勻,炒斷絲),山藥1兩(銼碎,炒黃),茴香1兩半(炒香),蒼朮2兩(米泔浸,切片,麩炒)。
補養元氣,滋益氣血,暖水臟及下元。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溫酒、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 菟蕬子: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強筋壯骨的功效。
- 補骨脂:具有補腎壯陽、溫經止痛的功效。
- 益智仁:具有補腎益智、養肝明目的功效。
- 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
-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
- 山藥:具有補脾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
- 茴香: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的功效。
- 蒼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者慎用。
-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補養丸, 出處:《瑞竹堂方》卷一。 組成: 補養丸(《瑞竹堂方》卷一。)出處:《瑞竹堂方》卷一。組成:菟絲子(洗淨,搗爲末)4兩,破故紙(炒香)1兩,益智仁1兩,杜仲1兩(去皮,用生薑自然汁拌勻,炒斷絲),山藥1兩(銼碎,炒黃),茴香1兩半(炒香),蒼朮2兩(米泔浸,切片,麸炒)。主治:補養元氣,滋益氣血,暖水臟及下元。 。 主治:補養元氣,滋益氣血,暖水臟及下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