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止痛沒藥散

JIA WEI ZHI TONG MEI Y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3%
脾經 13%
腎經 8%
胃經 8%
大腸經 8%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心包經 4%
肺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止痛沒藥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止痛: 沒藥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還具有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其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加速肉芽組織的生長,對於傷口感染、潰爛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加味止痛沒藥散中加入沒藥,既能緩解疼痛,又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整體療效的提升。

加味止痛沒藥散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血竭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2. 配合沒藥,增強止痛效果:沒藥具有止痛、消炎、生肌的功效,與血竭共同使用,可增強止痛效果,並促進傷口癒合。兩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改善疼痛和炎症,加速傷口癒合。

加味止痛沒藥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瀉熱通便,消腫止痛: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大黃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配合沒藥等藥材,增強療效:沒藥性溫,味苦,具有活血止痛、生肌斂瘡之效。大黃與沒藥相配,一寒一溫,寒能制熱,溫能散寒,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的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止痛沒藥散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芒硝味苦鹹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引藥入絡:芒硝性滑,能引導藥物深入經絡,使藥力更快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芒硝在加味止痛沒藥散中,發揮著消腫止痛和引藥入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加味止痛沒藥散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鎮靜止痛: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鎮靜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石決明,可有效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頭痛、眩暈、眼赤腫痛等症狀,同時也能減輕疼痛感。
  2. 平肝熄風,安神定志:石決明還具有平肝熄風、安神定志的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風、頭痛、失眠等症狀,石決明可起到鎮靜安神、平息肝風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加味止痛沒藥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止痛沒藥散主要用於治療眼科外症,尤其是初起眼疼,白珠紅,後起雲翳,也就是俗稱的「暴發火眼」。

主治功效分析:

加味止痛沒藥散主要針對「暴發火眼」的病機——「血為火燒,凝於目珠」進行治療。方劑中各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活血化瘀、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1. 活血化瘀: 方中沒藥血竭為君藥,二者皆為活血化瘀的要藥。沒藥擅長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血竭則能散瘀止血,生肌斂瘡。兩藥合用,可以有效地疏通眼部瘀滯的血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因「血為火燒,凝於目珠」所致的白珠紅赤。
  2. 清熱瀉火: 大黃芒硝為臣藥,大黃具有通便瀉火、利膽退黃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芒硝則能軟堅散結、潤燥滑腸,協助大黃將熱毒排出體外。兩藥合用,有助於消除引起「暴發火眼」的火熱之邪。
  3. 平肝潛陽: 石決明為佐藥,具有平肝潛陽、滋陰降壓的功效,可以平息肝火上炎,進一步緩解眼部症狀。

綜合作用:

加味止痛沒藥散通過活血化瘀、清熱瀉火、平肝潛陽等作用,有效地消散眼部瘀血,清除體內的火熱之邪,從而達到治療「暴發火眼」的目的。正如古文所言:「先將此藥吃一副,後吃加味止痛沒藥散,一日二副,三兩日必痊愈。」說明此方對於初起眼疼,白珠紅的療效是顯著且迅速的。

傳統服藥法


沒藥3錢,血竭3錢,大黃2錢,樸消2錢,石決明3錢(煅)。
上為末,分4付。早、晚清茶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止痛沒藥散, 出處:《醫林改錯》卷上。 組成:沒藥3錢,血竭3錢,大黃2錢,朴消2錢,石決明3錢(煅)。 主治:初起眼疼,白珠紅,後起雲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