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進骨碎補丸

JING JIN GU SUI BU WAN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31%
肝經 22%
肺經 13%
心經 9%
膀胱經 8%
腎經 8%
胃經 6%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左癱右瘓。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揀去砂石,別研極細)1兩,木鱉子(去殼,銼碎,研細入眾藥用)1兩,生薑(切作片子)1兩,地龍(用麻包定石上捶去土)1兩,黑牽牛(炒令微熟)1兩,草烏(去皮尖,銼作塊子,用鹽炒令裡邊俱透)1兩,白膠香(韭煮30-20沸,傾在冷水中,少時挖乾,別研極細)1兩,黑豆(炒令微熟)1兩,威靈仙(用軟腳,者1兩,洗去土)1兩,滴乳香(用糯米數粒,同乳香一處,研細入眾藥用)1兩,天南星(慢灰火中炮去皮用)1兩,麝香1錢(別研,臨了將入藥),防風(去苗並蘆頭)。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5丸,加至7丸,食後薄荷茶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脂性味苦、甘、溫。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 用於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後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木鱉子性味甘、溫、無毒。主要功效消腫散結、解毒、追風止痛。主癰腫、疔瘡、無名腫毒、痔瘡、癬瘡、粉刺、默黑、乳腺炎、淋巴結結核、痢疾、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牙齦腫痛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地龍性味鹹、寒。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等症。

黑牽牛性。主要功效祛風除濕;通經;解毒。主風濕痹痛;閉經;瘡瘍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白膠香性《唐本草》:"味辛苦,平,無毒"《醫林纂要》:"苦鹹辛,平"。主治活血,涼血,解毒,止痛。治癰疽,瘡疥,癮疹,瘰癧,金瘡,齒痛,吐血,衄血。《唐本草》:"主癮疹風癢浮腫,齒痛。"《綱目》:"治一切癰疽瘡疥,金瘡,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燒過揩牙,無牙疾。"《本草求原》:"治中風,腰痛,行痹,痿厥,腳氣。"

黑豆性甘、平。主治活血利水、祛風解毒、健脾益腎。主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腎虛腰痛、遺尿、風痹筋攣、產後風痙、口噤、癰腫瘡毒、藥物、食物中毒

威靈仙性味辛、鹹、微苦、溫、小毒。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麝香性味辛、溫。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癓瘕、難產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經進骨碎補丸,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五靈脂(揀去砂石,别研極細)1兩,木鱉子(去殼,銼碎,研細入眾藥用)1兩,生薑(切作片子)1兩,地龍(用麻包定石上捶去土)1兩,黑牽牛(炒令微熟)1兩,草烏(去皮尖,銼作塊子,用鹽炒令裏邊俱透)1兩,白膠香(韭煮30-20沸,傾在冷水中,少時挖乾,别研極細)1兩,黑豆(炒令微熟)1兩,威靈仙(用軟腳,者1兩,洗去土)1兩,滴乳香(用糯米數粒,同乳香一處,研細入眾藥用)1兩,天南星(慢灰火中炮去皮用)1兩,麝香1錢(别研,臨了將入藥),防風(去苗并蘆頭)。 主治:左癱右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八神丹

相似度 66%

太乙丹

相似度 63%

神翁地仙丹

相似度 60%

靈龍丹

相似度 60%

大藥紫金丹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