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太極丸

JIA WEI TAI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6%
脾經 15%
膀胱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6%
心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2%
肺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太極丸中加入黃柏,主要源於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瀉腎經實火,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 下焦濕熱、熱淋、尿道灼痛、小便赤澀 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黃柏還兼具 抗菌、抗炎 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病菌感染,進一步促進疾病的康復。因此,在加味太極丸中加入黃柏,可提升其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效力,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加味太極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若出現熱證,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知母可清瀉肺熱或腎熱,緩解症狀。
  2. 滋陰潤肺: 知母能滋陰潤肺,適用於肺燥咳嗽、咽喉乾燥等症。方中若存在肺陰不足,知母可以滋養肺陰,緩解燥咳等症狀。

總體而言,知母的加入可起到清熱瀉火、滋陰潤肺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使方劑更能針對性地治療相關疾病。

加味太極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補骨脂,這是因為補骨脂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有效地促進腎陽的補益。補骨脂性溫,味辛、鹹,主要功效在於補腎固精、暖膝壯陽,適用於因腎陽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膝痠痛、夜尿頻繁及性功能減退等。補骨脂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增強免疫力,改善陰陽失調的狀態,因此在調和身體的整體機能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加味太極丸中,補骨脂的加入能夠增強這個方劑的效果,特別是在調理脾腎及改善氣血方面。不僅如此,補骨脂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虛之效,使患者的整體健康得到提升。因此,補骨脂的選用不僅是基於其傳統使用經驗,更是考量其多重功效所帶來的綜合改善效果。

加味太極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胡桃仁,這主要是因為胡桃仁在傳統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多種健康益處。胡桃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滋補腎氣,補益心脾。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對於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有重要影響。而胡桃仁的健腦和安神作用,對於改善記憶力和緩解焦慮也有一定的效果,適合現代人應對生活壓力。此外,胡桃仁還有潤腸通便的功能,有助於維持消化系統的健康,這對於整體的身體調理也十分重要。因此,加味太極丸中選擇胡桃仁作為組方成分之一,不僅增強了藥方的營養價值,更有助於達到調和五臟、疏通經絡、增強身體免疫力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整體調理思想。

加味太極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和胃: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砂仁,可以幫助理氣和胃,改善脾胃虛寒、氣滯濕阻導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
  2. 增強藥效: 砂仁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太極丸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加味太極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腹痛、腰痛、肢體疼痛等,花椒能起到溫散寒邪,活血止痛的效果。
  2. 輔助藥效: 花椒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例如,與川芎、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藥材配伍,能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與附子、肉桂等溫陽藥材配伍,能加強溫陽散寒的作用。

加味太極丸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止咳: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理氣止咳之效。其揮發油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稀釋痰液,有助於痰液排出,對於寒凝氣滯、痰多咳嗽等症狀具有較好療效。
  2. 輔助化痰:橘紅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協同作用,增強化痰止咳功效,使痰液更容易咳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加味太極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痰多咳嗽等症狀,半夏可有效緩解。太極丸本身也具有止嘔作用,加入半夏更能加強其效果。
  2. 化痰燥濕: 半夏可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半夏可以起到化痰利濕的作用,配合太極丸中其他藥物,更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加味太極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和胃降逆: 生薑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和胃降逆之效。太極丸中常含半夏、黃芩等寒涼之品,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生薑可以溫中散寒,緩解藥物對胃的刺激,防止出現胃寒嘔逆等症狀。
  2. 助藥力: 生薑能夠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它可以溫通經絡,使藥力更容易到達病竈,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加味太極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分析

加味太極丸由多味中藥組成,各藥功效如下:

  • 黃柏:清熱燥濕、收斂止血。
  • 知母:滋陰降火、潤肺止咳。
  • 補骨脂:溫腎助陽、固精縮尿。
  • 胡桃仁:養心安神、益氣健脾。
  • 砂仁:化痰平喘、行氣和胃。
  • 花椒:散寒除溼、殺蟲止癢。
  • 橘紅:理氣消食、祛風解表。
  • 半夏:化痰止嘔、開竅醒腦。

治療原理

從多部古籍的記載,可將加味太極丸的治療原理歸納如下:

  1. 補益虛損,調和陰陽:《扶壽精方》與《濟陽綱目》皆提及加味太極丸可治「諸虛」,並能「百病漸消」,顯示其具有廣泛的補益作用。方中補骨脂、胡桃仁溫補腎陽,知母滋陰降火,黃柏清熱燥濕,諸藥合用,調和陰陽,扶正祛邪,適用於多種虛損性疾病。

  2. 溫病治療,清熱解毒:《傷寒瘟疫條辨》、《溫證指歸》皆指出加味太極丸可用於溫病的治療,特別是小兒溫病。方中黃柏、知母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可緩解溫病引起的高熱、煩躁、抽搐等症狀。其中《溫證指歸》更詳細描述了加味太極丸在溫病治療中的應用,如與紫雪、神解散等方劑合用,治療小兒驚搐、胎黑、鼻煤等危重症狀。

  3. 疏通氣機,化痰散結:《溫證指歸》提到加味太極丸可與大無比散合用,治療沙痘引起的驚搐。這可能與方中砂仁、橘紅、半夏等藥物行氣化痰、開竅醒腦的作用有關,可疏通氣機,緩解痰熱阻滯引起的症狀。

  4. 引藥歸經,直達病所:砂仁在方中除了化痰平喘、行氣和胃的功效外,還能「引諸藥歸宿丹田」,即引導其他藥物到達病變部位,增強療效。

總結

加味太極丸是一首具有補益虛損、清熱解毒、疏通氣機等多重功效的方劑。從古籍記載來看,它既可用於治療各種虛損性疾病,也可用於溫病的治療,特別是小兒溫病。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調和陰陽、扶正祛邪、清熱解毒、疏通氣機等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黃柏(去皮,鹽酒浸三日,微炒褐色,淨末)3兩6錢, 知母(去毛,酒浸一宿,微炒,淨末)2兩4錢, 破故紙(新瓦炒香,淨末)2兩8錢, 胡桃仁(去皮,研爛)3兩2錢, 砂仁(去殼)1兩(分作2分,5錢生用,5錢同花椒1兩,炒香去椒不用), 橘紅(鹽水拌炒)、 半夏(沸湯泡七次,銼片曬為末,薑汁拌為餅,陰乾)。
上七味,米糊為丸。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太極丸, 出處:《寒溫條辨》卷三。 組成:白僵蠶1錢(酒炒),全蟬蛻(去土)1錢,廣薑黃3分,川大黃4錢,天竺黃1錢,膽星1錢,冰片1分。 主治:小兒溫病。

加味太極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黃柏(去皮,鹽酒浸3日,微炒褐色,淨末)3兩6錢,知母(去毛,酒浸1宿,微炒,淨末)2兩4錢,破故紙(新瓦炒香,淨末)2兩8錢,胡桃仁(去皮,研爛)3兩2錢,砂仁(去殼)1兩(分作2分,5錢生用,5錢同花椒1兩,炒香去椒不用),橘紅(鹽水拌炒)、半夏(沸湯泡7次,銼片曬爲末,薑汁拌爲餅,陰乾)。 主治:諸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