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痛:烏頭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如風濕性關節炎、頸肩腰腿痛等,有良好的療效。
- 活血通絡:烏頭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有助於改善因風寒濕阻經絡所致的麻木、疼痛、肢體活動不便等症狀。
烏頭藥性猛烈,需謹慎使用,必須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不可自行服用。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表所致的頭風、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能有效驅散寒邪,止痛通竅。
- 開竅醒神: 細辛芳香通竅,能通利鼻竅,醒脾開胃,對於風寒所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細辛可以起到開竅醒神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包含鬧羊花,是基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鬧羊花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散瘀、祛風止痙、消腫止痛等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活血化瘀,並能鎮靜神經,緩解痙攣。
在九龍定風針中,鬧羊花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協同作用,發揮祛風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風熱痰濁、肝風內動引起的各種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病症。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蒼朮性溫,味辛苦,具有燥濕祛風、止痛的功效。風濕痺痛,常伴有寒濕阻滯經絡,導致疼痛難忍。蒼朮能驅散寒濕,通暢經絡,從而止痛,緩解風濕痺痛症狀。
- 健脾燥濕:蒼朮入脾經,具有健脾燥濕之效。風濕痺痛患者,常伴有脾虛濕困,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病情。蒼朮能健脾燥濕,利水消腫,改善脾胃功能,為其他藥物提供更好的吸收環境,有助於整體療效。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痹止痛的功效。九龍定風針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桂枝可溫散寒邪,解除經絡阻滯,改善肢體功能。
2. 緩解痙攣: 桂枝具有緩解痙攣的作用,可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九龍定風針中加入桂枝,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肌肉痙攣,進一步達到止痛、改善功能的目的。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包含白芷,其原因如下:
- 疏風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的功效。九龍定風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而白芷能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頭部疼痛,因此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 通竅止癢:白芷還具有通鼻竅、止癢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鼻癢等症狀,白芷能有效改善,進一步提升九龍定風針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白芷在九龍定風針中發揮著疏風止痛、通竅止癢的功效,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艾葉能起到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並減輕疼痛。
- 止血消腫,生肌斂瘡:艾葉亦具止血消腫、生肌斂瘡的功效。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加入艾葉,可輔助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艾葉在九龍定風針中,發揮著溫經散寒、祛風止痛、止血消腫的功效,為方劑整體療效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九龍定風針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 開竅醒神,祛風止痙: 麝香性辛溫,氣味濃烈,入心、脾、肝經,能開竅醒神,祛風止痙。對於風邪入絡,導致肢體麻木、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麝香能起到醒神開竅、驅散風邪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止痙定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風邪入絡,除了會引起痙攣,還會導致局部氣血瘀阻,造成疼痛和腫脹。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
主治功效
九龍定風針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九龍定風針主治跌打損傷,以及手足肩腰的慢性疼痛,特別是年久不癒、痠痛深入骨節筋間,且傳統膏藥或煎劑效果不佳的病症。
治療原理
九龍定風針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經絡學說和藥物學理論,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跌打損傷和慢性疼痛的病理機制常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有關。方中烏頭散寒止痛,通經活絡;鬧羊花(即石南藤)祛風溼,舒筋骨;桂枝可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這些藥物協同作用,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風寒濕邪是導致肢體疼痛的常見外因。細辛發汗解表,溫經止痛;白芷散風寒,解表止痛;蒼朮燥濕健脾,有助於祛除體內的濕邪。這些藥物能夠驅散侵襲人體的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溫經散寒,溫陽通絡: 對於年久不癒的疼痛,常與陽氣不足、寒邪凝滯有關。艾葉溫經散寒,溫通經脈;麝香開竅醒神,有助於提升陽氣,且其走竄之性可增強其他藥物的通絡作用。
局部刺激,引邪外出: 古文記載的用法中,將藥物製成條狀,點燃後直接作用於患處,通過局部的熱刺激和藥物成分的滲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物質的吸收和消散。此外,點燃的藥物產生的熱力可直達病所,直接發揮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作用。
方劑組成分析
以下是各成分在方劑中的作用:
- 烏頭(生草烏、生川烏): 散寒止痛,通經活絡,為方中主藥,針對深入骨節的疼痛。
- 細辛: 發汗解表,溫肺化痰,溫經止痛,協助烏頭加強散寒止痛的效果。
- 鬧羊花(石南藤): 祛風溼,舒筋骨,針對風濕引起的疼痛和筋骨不利。
- 蒼朮: 健脾燥濕,和胃消食,祛除體內的濕邪,減輕濕邪阻滯經絡造成的疼痛。
- 桂枝: 發熱出汗,調節體液平衡,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活血化瘀。
- 白芷: 散風寒,解毒殺菌,解表止痛,特別針對頭面部的疼痛。
- 艾葉: 暖宮調經,驅蟲滅蟎,溫經散寒,溫通經脈。
- 麝香: 開竅醒腦,鎮靜安神,提升陽氣,增強其他藥物的通絡作用,並有助於藥力直達病所。
綜上所述,九龍定風針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發揮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溫經散寒、溫陽通絡等多方面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跌打損傷和慢性疼痛的目的。其獨特的給藥方式也使其能夠針對深層次的疼痛發揮更好的療效。
以上分析僅基於提供的古文內容,更詳細的臨床應用和療效評估還需參考更多醫學文獻和臨床研究。
傳統服藥法
生草烏3錢,生川烏3錢,北細辛3錢,鬧羊花3錢,漂蒼朮3錢5分,瑤桂心4錢,白芷2錢5分,艾絨5錢,麝香8分。
上藥各為細末,和勻,再研極細。薑汁煉作條。如不好做,以白及研細末,滾薑汁攪作糊,搗藥搓條,每條長寸許,如細筆桿粗,曬乾,儲錫瓶,封口,勿今泄氣受蒸。臨醫時,先用竹筷頭點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九龍定風針是一首中藥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九龍定風針, 出處:《經驗奇方》卷上。 組成:生草烏3錢,生川烏3錢,北細辛3錢,鬧羊花3錢,漂蒼朮3錢5分,瑤桂心4錢,白芷2錢5分,艾絨5錢,麝香8分。 主治:跌打損傷,或手足肩腰瘋痛,年久不癒,酸痛隱在骨節筋間,非膏藥煎劑之力所能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