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魅丹

JIE ME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5%
心經 9%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解魅丹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解魅丹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疹癢等症狀,白礬可有效去除濕邪,止癢消腫。
  2. 收斂止血: 白礬亦具收斂止血之效,能使皮膚收縮,減少滲出,有助於減輕皮膚炎症反應,達到止血止癢的目的。

因此,白礬在解魅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

解魅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解魅丹多為祛除邪魅、解毒散結的方劑,往往藥性較烈,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與黃芪等藥物搭配使用,能起到益氣健脾、固表止汗的作用。在解魅丹中,甘草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祛除邪魅、解毒散結的作用。

解魅丹中包含藜蘆,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祛風解毒: 藜蘆味苦辛,性寒,入肺經,具有較強的解毒功效,能驅散外邪,清熱解毒,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風寒感冒、咳嗽、哮喘等。
  2. 化痰止咳: 藜蘆性寒,能清肺熱,化痰止咳,用於治療痰熱咳嗽、哮喘、肺積等病症。

雖然藜蘆具有上述功效,但其毒性較強,臨牀應用應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解魅丹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辨證錄》記載,解魅丹主治火熱在胃,致發狂症,症見裸體膛目,大詬且怯人,不使近醫,藥治之即傾于地。

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描述的症狀「火熱在胃,致發狂症」,類似於現代醫學所說的熱擾心神、精神失常等病症。患者表現為狂躁不安,行為異常,甚至出現幻覺、攻擊行為等。解魅丹針對此類病症,具有清熱解毒、安神定志之效。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提及「蚯蚓解胃中之惡,又善清心,故入口爽然也。心清而熱又解,祟又安能憑而復狂哉。」,指出蚯蚓有清熱解毒、清心安神的作用。解魅丹的組方雖未包含蚯蚓,但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方中:

  • 白礒: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針對「火熱在胃」之病機,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導熱下行。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協調各藥藥性,減輕方劑的烈性,並可緩解因狂躁而引起的疼痛不適。
  • 藜蘆: 殺蟲滅蝨,古人認為某些精神疾病與「蟲邪」有關,藜蘆在此有驅邪之意。現代藥理研究則表明,藜蘆具有催吐作用,通過催吐可以排出體內積聚的痰濕、熱毒等病理產物,從而減輕症狀。這與古文「一劑必大吐而愈」的描述相符。
  • 黃連: (古文中未明言此成分,但依據提供方劑組成補充分析)清熱燥濕、涼血解毒,加強清熱之力,針對「火熱」之病根。

四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催吐除邪之功,以達到治療狂症的目的。其作用機理可能是通過清除體內熱毒,平息心神,從而使患者恢復正常。

總結:

解魅丹通過清熱解毒、催吐除邪等途徑,針對火熱在胃所致的狂症,具有較好的療效。其組方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白礬2錢,甘草、藜蘆1錢。
水煎,執病人灌之。1劑必大吐而愈,不可再劑也。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用藥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癲狂狂躁躁鬱精神病(躁型)

相同名稱方劑


解魅丹,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白礬2錢,甘草、藜蘆1錢。 主治:火熱在胃,致發狂症,裸體膛目,大詬且怯人,不使近醫,藥治之即傾於地,無可如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