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妒丸

去妒丸

QU D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腎經 33%
胃經 16%
脾經 16%
肺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去妒丸」方劑中包含「天門冬」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燥,清心除煩: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清心除煩的功效。妒忌心態往往源於內心焦慮、煩躁、不安,天門冬能滋陰清熱,安神定志,從根本上緩解妒忌情緒。

二、 養心安神,調和心氣: 天門冬能養陰生津,並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妒忌之心往往與心氣不和、心火過旺有關,天門冬能滋養心陰,降心火,調和心氣,使人心情舒暢,減少妒忌念頭。

「去妒丸」方劑中包含薏苡仁,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健脾除濕的功效。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能有效去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同時也能健脾胃,增強人體免疫力。

對於女性而言,薏苡仁還有美容養顏、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由濕熱所致的皮膚問題,例如色斑、粉刺、痘痘等。因此,在「去妒丸」中加入薏苡仁,除了去除濕熱,也能改善因體內環境失衡導致的嫉妒心態,使人情緒平和,心境舒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去妒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妒證」。古代所稱「妒證」,泛指女性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所致之嫉恨煩悶、心胸窒礙,甚或伴隨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此類情志病多與氣機不暢、陰虛內熱相關,需疏解鬱滯、調和氣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天門冬(去皮心)

    • 性味甘苦寒,歸肺、腎經,具養陰清熱、潤燥生津之效。
    • 針對妒證之陰虛火旺、心煩躁擾,可滋陰降火,緩解虛熱上擾所致的情志不寧。
  2. 赤黍米(去殼,微炒)

    • 赤黍米為古代常用穀物,性味甘溫,歸脾胃經,能健脾益氣、和中安神。
    • 炒後增強溫性,可調和脾胃,助氣血生化,間接舒緩因肝鬱乘脾導致的消化不良或情緒低落。
  3. 薏苡仁(去殼,炒)

    • 性味甘淡微寒,炒後偏於平和,歸脾、肺、腎經,善於健脾滲濕、清熱排膿。
    • 此處用之,既可健脾以杜絕痰濕內生(情志病易夾痰濕),又能輕清宣通,疏導鬱熱。

配伍邏輯

  • 養陰與健脾並行:天門冬滋陰清熱治本,赤黍米、薏苡仁健脾滲濕治標,標本兼顧,使陰液得充、脾運得健,氣機自然條達。
  • 調和寒熱:天門冬之寒涼,佐以赤黍米之溫性、薏苡仁之平和,避免過寒傷脾,符合「妒證」常見寒熱錯雜之病機。
  • 情志與生理共調:透過調理陰虛火旺與脾胃功能,間接舒緩因內在失衡引發的情志異常,體現中醫「形神合一」之治則。

總結

此方以滋陰清熱為基礎,輔以健脾和中,推測其治療「妒證」之機理在於:

  1. 透過天門冬平息虛火,減少情志躁動。
  2. 藉赤黍米、薏苡仁強化脾胃,穩定氣血生化,避免肝鬱犯脾。
  3. 三藥協同,使陰平陽秘,情志自穩,符合古代對情志病「調氣血、和陰陽」的整體思路。

(註:古籍記載簡略,此分析基於藥物性味與傳統理論推演,具體應用需結合臨床辨證。)

傳統服藥法


天門冬(去皮心)、赤黍米(去殼,微炒)、薏苡仁(去殼,炒)。
去妒。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100丸,食遠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去妒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七。 組成:天門冬(去皮心)、赤黍米(去殼,微炒)、薏苡仁(去殼,炒)。 主治:去妒。主治:婦人妒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