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薏苡仁飯
YI YI REN F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七引《廣濟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極寒 (0.07)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25%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薏苡仁飯以薏苡仁為主要組成,其原因如下:
一、健脾利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具利水滲濕之效,可健脾胃,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
二、清熱解毒:薏苡仁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疔瘡等亦有療效。
因此,以薏苡仁作為主要成分的薏苡仁飯,既能健脾利濕,又能清熱解毒,適合脾胃虛弱、濕熱體質者食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薏苡仁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冷氣」。所謂「冷氣」,在中醫理論中多指寒邪侵襲或陽氣不足所致的病症,表現為畏寒、腹冷痛、關節冷痛、手足不溫等,屬寒證或虛寒證範疇。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傳統上雖偏涼,但透過「煮飯服」的炮製與服用方式,可緩和其寒性,並發揮健脾滲濕、溫中緩和的功效,間接改善寒濕或脾虛導致的「冷氣」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薏苡仁的藥性
- 歸經與功能:薏苡仁歸脾、肺、腎經,主要功效為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其性微寒,但相較其他寒涼藥材(如黃連、石膏),性質較為平和。
- 雙向調節作用:薏苡仁雖偏涼,但能透過健脾助運化,改善濕阻氣機所致的寒濕困脾證。寒濕鬱久可化熱,而薏苡仁的淡滲利濕作用可疏通三焦,間接助陽氣宣通,緩解「冷氣」。
「煮飯服」的配伍與炮製意義
- 緩和藥性:薏苡仁生用偏寒,但經煮製為飯後,其寒性減弱,更適合長期服用。米飯本身具甘溫之性,能補益中焦,與薏苡仁搭配可形成「健脾溫中為主,利濕為輔」的組合。
- 食療協同作用:古代食療方常以藥食同源之品(如粳米、薏苡仁)為基礎,透過日常飲食調理體質。此方以米飯形式服用,強調「藥補不如食補」的治療思路,適合輕症或慢性調理。
針對「冷氣」的機理推論
- 健脾祛濕以散寒: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寒濕內蘊易阻遏陽氣,導致「冷氣」。薏苡仁通過健脾滲濕,可消除濕濁,間接助陽氣升發,改善因濕阻引起的虛寒現象。
- 補土製水:薏苡仁入脾經,能強化脾土功能,脾土健運則可制約下焦寒水(如腎寒或濕滯關節),從而緩解寒濕所致的冷痛或腹脹。
小結
此方以單味薏苡仁煮飯,簡潔針對寒濕或脾虛夾濕導致的「冷氣」,透過食療形式溫和調理,體現古代「治未病」與緩攻緩補的思維。其原理不在直接溫陽散寒,而是從健脾滲濕入手,間接疏通氣機、改善寒濕病理基礎。
傳統服藥法
薏苡仁。
煮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薏苡仁飯, 出處:《外台》卷七引《廣濟方》。 組成:薏苡仁。 主治:冷氣。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