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阿魏丸

XIAO PI A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藥成方配本》(蘇州)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脾經 18%
肺經 17%
肝經 13%
大腸經 9%
心經 6%
膽經 4%
腎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1%
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消痞阿魏丸中使用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痞散結:阿魏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胸中痞塊、氣滯血瘀、脘腹脹滿等症狀,阿魏能有效疏通氣機,化解瘀血,消散痞塊。
  2. 增強藥效:阿魏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如與川芎、枳殼等合用,可加強行氣散結的作用;與當歸、赤芍等合用,可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消痞阿魏丸中加入胡黃連,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痞散結: 胡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痞塊,配合阿魏等藥物,共奏消痞散結之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消痞阿魏丸中含有辛溫燥烈之品,如阿魏、川芎等,胡黃連的寒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的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引導藥力向下,達到消痞散結的目的。

消痞阿魏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燥濕,降逆止嘔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方中阿魏辛溫燥烈,易傷胃氣,而黃連能緩解阿魏燥熱之性,並抑制胃中熱邪上逆,防止嘔吐。此外,黃連還能抑制腸道濕熱,助於消痞化積。因此,黃連在消痞阿魏丸中發揮著重要的平衡作用,使藥性更和緩,療效更顯著。

消痞阿魏丸方劑中包含萊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化痰散結: 萊菔子性平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化痰散結之功效。消痞阿魏丸主治痞塊積聚,胸脘脹滿,食少懶言等症,而萊菔子有助於消食導滯,解除積滯,改善食慾不振,並能化痰散結,疏通經絡,達到消痞散結之目的。
  2. 助阿魏行氣止痛: 阿魏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善於行氣止痛,消腫散結。萊菔子則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減少腸胃積滯,從而有助於阿魏行氣止痛,達到治療痞塊積聚,胸脘脹滿等症的效果。

消痞阿魏丸中包含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效。消痞阿魏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痞塊積聚,山楂可幫助消化積食,促進脾胃運化,為治本之藥。
  2. 活血化瘀: 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痞塊也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可配合阿魏等藥物,共同疏通經絡,消散痞塊。

因此,山楂的加入,既能消食化積,又能活血化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消痞散結的功效。

消痞阿魏丸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健脾: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方中阿魏、厚朴等藥物具有消痞散結的作用,但容易傷脾胃。加入麥芽能緩解藥性,保護脾胃,促進消化吸收,使藥效發揮更佳。
  2. 行氣止痛:麥芽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可配合阿魏、厚朴等藥物,共同起到消痞散結、行氣止痛的效果。

總之,消痞阿魏丸中加入麥芽,是為了增強藥效,保護脾胃,同時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痞阿魏丸方中加入瓜簍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痞散結:瓜簍仁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散結止痛之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痞塊,可起到消散的作用,配合阿魏等藥物,協同攻堅,消痞散結,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瓜簍仁能行氣止痛,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胃脘脹痛、胸脅脹痛等症狀。與方中阿魏、香附等藥物合用,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

綜上,瓜簍仁在消痞阿魏丸中起到消痞散結、行氣止痛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痞塊疼痛。

消痞阿魏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痞散結: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散結消痞、化痰止咳之效。方中以天南星配合阿魏等藥物,可有效消散胸中痞塊,治療痰濁阻滯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
  2. 引藥入肺:天南星性善走竄,可引導藥力直達肺經,配合阿魏等藥物,加強其化痰止咳、消痞散結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因此,天南星在消痞阿魏丸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有助於消散胸中痞塊,更能引導藥力直達病竈,提高治療效果。

消痞阿魏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阿魏丸主要治療痞塊積聚,而痰濁阻滯常為痞塊形成的重要原因。川貝母能清熱化痰,有助於消散痰濁,促進痞塊消散。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能潤肺止咳,對於因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阿魏丸中的阿魏、半夏等藥物,雖然能消痞散結,但有時會引起咳嗽。川貝母的潤肺止咳作用,能減輕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平穩。

消痞阿魏丸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散痞塊: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消痞阿魏丸用於治療痰熱壅肺、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痞塞、咳嗽痰多等症狀,連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消散痰熱,並配合阿魏等藥物疏肝理氣,促進痰瘀消散,達到消痞止咳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連翹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胸部疼痛。消痞阿魏丸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如川芎、赤芍等,共同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達到消除胸部痞塞、疼痛的目的。

消痞阿魏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痞散結: 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痞塊、積聚、痰飲等病症,芒硝能起到瀉下濁氣,消散結聚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消痞散結。
  2. 引藥入絡: 芒硝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療效。例如,方劑中阿魏、甘草等藥物,需配合芒硝的引導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消痞散結的功效。

消痞阿魏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降逆,化痰止嘔: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消痞阿魏丸旨在消痞散結,而痞氣常伴有痰飲阻滯、胃氣不降,導致嘔吐。生薑溫中散寒,化痰降逆,可輔助阿魏等藥物,達到消痞止嘔的效果。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消痞阿魏丸中阿魏、乳香等藥性辛溫燥烈,生薑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燥烈傷陰,同時也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消痞阿魏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主治

消痞阿魏丸,古代醫書記載主治 痞瘕癥塊

治療原理分析

消痞阿魏丸在《重訂通俗傷寒論》中被歸類於「實者攻之使通」的範疇,與木香檳榔丸、沉香化氣丸等方劑並列。這幾種方劑均用於治療「實積」、「胸膈痞結」、「心腹疼痛」等症狀。

《增訂通俗傷寒論》 & 《重訂通俗傷寒論》的觀點:

  • 通則不痛: 文中強調「通則不痛」的治療原則,並詳細列舉了多種「通」法,包括調氣和血、調血和氣、使之上行、使之下行、使之旁達、使之走竄、溫通、清通、助通、攻通等等。
  • 實者攻之: 消痞阿魏丸被歸於「實者攻之使通」的類別,表明其主要針對實證。
  • 針對實積、痞結、疼痛: 與消痞阿魏丸並列的方劑,如木香檳榔丸、沉香化氣丸,其主治功效都與「實積腹痛便閉」、「胸膈痞結」、「心腹疼痛」等相關,推測消痞阿魏丸也具有類似的功效。

消痞阿魏丸的組成及推測功效:

  • 阿魏: 調氣、止痛,推測為方中主藥,針對「痞」證的氣機阻滯。
  • 胡黃連、黃連: 清熱解毒、燥濕,針對實證中可能存在的熱象。
  • 萊菔子: 健胃消食、化痰,可能有助於消散痞塊。
  • 山楂、麥芽: 助消化,針對食積導致的痞塊。
  • 瓜蔞仁: 潤肺化痰,可能針對痰濕阻滯的痞塊。
  • 天南星: 祛風除溼,可能有助於消散痞塊。
  • 川貝母: 清熱化痰,可能針對痰熱互結的痞塊。
  • 連翹: 清熱解毒,針對實證中可能存在的熱象。

綜合分析:

結合古文對「實者攻之」的論述以及消痞阿魏丸的藥物組成,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行氣、消積、化痰、清熱等方法,達到「通」的目的,從而消除痞塊,緩解疼痛。

  • 行氣: 阿魏為主藥,配合方中可能具有行氣作用的其他藥物,如萊菔子等,以疏通氣機,消散痞結。
  • 消積: 山楂、麥芽等消食藥物,可能有助於消除食積所致的痞塊。
  • 化痰: 瓜蔞仁、天南星、川貝母等化痰藥物,可能有助於化解痰濕、痰熱所致的痞塊。
  • 清熱: 胡黃連、黃連、連翹等清熱藥物,可能有助於清除體內的熱邪,緩解因熱邪壅滯所致的痞塊和疼痛。

總結來說,消痞阿魏丸可能通過多種途徑,針對實證的痞瘕癥塊,發揮消痞、止痛的作用。其具體功效和作用機制還需要更多臨床實踐和現代藥理研究來證實。

傳統服藥法


醋浸阿魏5錢,胡黃連2錢5分,黃連1兩,萊菔子2錢5分,焦山楂1兩,焦六曲1兩,炒麥芽1兩,瓜蔞仁5錢,漂半夏1兩,制南星1兩,象貝5錢,連翹5錢,風化消2錢5分,石鹼2錢5分,生薑2兩。
消痞。
先以阿魏、萊菔子、瓜蔞仁三味研末起頭,余藥共研細末,將生薑煎湯溶化風化消、石鹼為水泛丸,如綠豆大,約成丸六兩八錢。
每服1錢5分,每日2次。服後略食胡桃肉,以解藥氣。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痞阿魏丸,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阿魏1兩,川連1兩,制南星1兩,薑半夏1兩,瓜蔞仁1兩,白芥子1兩,連翹1兩,神曲1兩,川貝1兩,麥芽1兩,山楂1兩,萊菔子1兩,風化消5錢,食鹽5錢,胡連5錢。 主治:痞。諸般積聚、癥瘕、痃癖。

消痞阿魏丸,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蘇州)。 組成:醋浸阿魏5錢,胡黃連2錢5分,黃連1兩,萊菔子2錢5分,焦山楂1兩,焦六曲1兩,炒麥芽1兩,瓜蔞仁5錢,漂半夏1兩,制南星1兩,象貝5錢,連翹5錢,風化消2錢5分,石堿2錢5分,生薑2兩。 主治:消痞。主治:痞瘕癥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