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乳丹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消腫散結: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乳房腫塊常伴有疼痛、脹滿等症狀,丁香能疏通乳絡,散結消腫,緩解疼痛。
- 溫陽散寒,助藥力:消乳丹主要針對寒凝乳絡、氣滯血瘀所致的乳房腫塊,丁香能溫陽散寒,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丁香在消乳丹中起到行氣止痛、溫陽散寒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散乳房腫塊的目的。
消乳丹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積的功效。乳房腫痛常伴有氣滯血瘀,木香可行氣解鬱,疏通經絡,緩解乳房脹痛。
- 消積散結: 木香能健脾消積,對於乳腺增生或乳腺結節等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有助於消散積聚於乳房的結塊。
因此,消乳丹方劑中加入木香,可以有效地緩解乳房腫痛,並輔助治療乳腺疾病。
消乳丹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理氣,行氣散結: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散結之效。乳房脹痛多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青皮可疏肝解鬱,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乳房脹痛。
- 消腫止痛,散瘀消結:青皮亦具消腫止痛、散瘀消結之效,可促進乳房腫塊的消散,達到治療乳房疾病的目的。
總之,青皮在消乳丹方劑中,可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消腫止痛等功效,有助於治療乳房脹痛、乳腺增生等病症。
消乳丹方劑中加入肉荳蔻,是利用其辛溫燥散、行氣止痛的特性,來達到消散乳房腫塊的目的。
肉荳蔻能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乳房內寒凝氣滯,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腫痛。
此外,肉荳蔻還能行氣止痛,能有效地緩解因乳房腫塊引起的疼痛,起到舒緩乳房不適的作用。
因此,消乳丹中加入肉荳蔻,是基於其溫燥散寒、行氣止痛的藥理作用,有助於消散乳房腫塊,緩解疼痛,達到治療乳房疾病的效果。
消乳丹方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逐水,消散乳塊: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乳塊多因氣血鬱滯、痰濕凝結所致,牽牛子可通過瀉下通便,將體內積聚的濕熱排出,並消散乳房腫塊,達到消乳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消乳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當歸等,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與牽牛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消散乳塊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消乳丹] 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消乳丹主要用於治療嬰幼兒因飲乳過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
- 《幼幼新書》 中引述張渙的觀點,指出嬰兒飲乳過多,會導致胸膈不快、吐哯、大便奶瓣不消等症狀,此時宜用消乳丹治療,且建議乳後常服。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則描述了消乳丹的製作方法和服法,並指出其功效為「治傷乳凝滯。能磨積化疳。大妙。」,進一步強調了消乳丹消積化滯的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消乳丹的組成及古文記載,可以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丁香溫胃散寒、止痛,針對乳食積滯引起的脾胃虛寒、腹痛等症狀。木香行氣解鬱、健脾和胃,青皮理氣化痰、疏肝解鬱,三藥合用,可以增強行氣導滯、消食和胃的作用,緩解胸膈不快、吐哯等症狀。
- 消積導滯,通利大便: 牽牛子利水通便,可以促進乳食積滯的排出,改善大便奶瓣不消的症狀。肉荳蔻收斂固腸,可能有助於改善腹瀉。
- 磨積化疳: 古文提到消乳丹「能磨積化疳」,提示其可能還有治療小兒疳積的作用。推測可能與其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的功效有關,長期乳食積滯可能導致脾胃虛弱、營養不良,進而形成疳積。
總結: 消乳丹通過溫中散寒、行氣導滯、通利大便等作用,達到消食化積、健脾和胃的功效,從而治療嬰幼兒因飲乳過多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
傳統服藥法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青皮(去瓤炒黃)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牽牛子(炒黃)半兩。上為末,滴水為丸,如針頭大。
每服3-5丸,乳上沾吮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消乳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消乳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 消乳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乳丹, 出處:《直指小兒》卷四。 組成:丁香、木香、青皮、生肉蔻、三棱、莪朮各等分。 主治:乳哺不化,停滯中脘,或作嘔惡。
消乳丹,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丁香半兩,木香半兩,青皮(去瓤炒黃)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牽牛子(炒黃)半兩。 主治:飲乳過多,吐奶瓣不消。
消乳丹,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三。 組成:蝦蟆10個(燒灰),木香1兩,蓬朮1兩(炮),青皮1兩(去瓤),青黛1兩,肉豆蔻(面裹煨,去面)1兩,膩粉2錢,續随子1分(炒),麝香少許。 主治:磨積化疳。主治:小兒傷乳凝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