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羊桃根散中加入芒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瀉火解毒:芒硝性寒,味鹹,具有瀉火解毒、清熱消腫之功效。羊桃根散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芒硝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病症。
- 引藥下行:芒硝能引藥下行,促進藥效直達病竈。羊桃根散中的其他藥物多為清熱解毒之品,加入芒硝可加速藥物向下運行,提高療效。
羊桃根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包含了羊桃根、天靈蓋等多種中藥材。天靈蓋,在此處指的是穿山甲的鱗片,其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珍貴的藥材,具有破血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根據中醫學說,天靈蓋能入肝經,善於消散瘀滯,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及積聚等病症有顯著療效。在羊桃根散中加入天靈蓋,旨在增強方劑活血止痛、通絡散結的作用,使之更適合用於治療因氣血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病痛。然而,由於穿山甲屬於瀕危物種,現代中醫藥應用中已極力避免使用天靈蓋,轉而尋找其他可替代的中藥材,以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
羊桃根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瀉火 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其主要功效為清熱瀉火、利濕止痛,對於熱毒內盛、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牙齦腫痛、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均有一定的療效。
在羊桃根散中,寒水石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內盛引起的各種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羊桃根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止痛: 羊桃根散主治腹痛、泄瀉等症,而木香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行氣作用能疏通腸胃氣機,緩解腹痛;止痛作用則能有效緩解腹痛症狀。
- 燥濕止瀉: 羊桃根散中常配伍有其他燥濕止瀉藥物,而木香亦具燥濕止瀉之效,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共同達到止瀉的效果。
總之,木香在羊桃根散中發揮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腹痛、泄瀉的功效。
羊桃根散方中使用白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蘞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羊桃根散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白蘞可清熱解毒,消散咽喉部的炎症,緩解疼痛。
- 利濕化痰,開音通竅:白蘞亦有利濕化痰的功效,能清除咽喉部的痰液,利於聲帶的恢復,有助於改善聲音嘶啞。羊桃根散中加入白蘞,可以幫助化解痰濕,開音通竅,促進咽喉功能的恢復。
主治功效
羊桃根散:由「芒硝」、「白蘞」、「木香」、「寒水石」、「天靈蓋」五種藥材組合而成的中醫方劑
芒硝: 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藥效。
白蘞: 性涼,味甘,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藥效。
寒水石: 性寒,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效。可淨熱、降熱、消暑、利尿,瀉濕、除濕氣、消腫、治腫痛、浮腫、尿路感染等。
天靈蓋: 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補血、明目強身、安神補虛等藥效。
此方劑主治功效:
發腦並非中醫古代文字。
傳統服藥法
羊桃根1兩(銼),消石1兩,天靈蓋半兩(以慢火燒令煙絕),寒水石1兩,木香半兩,白斂半兩。
拔去瘡腫中毒。
上為末,以清水調如糊,攤於疏布上。
貼之,於即易之。不過5-7度,候癢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羊桃根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羊桃根半斤(銼),桑根白皮半兩(銼),木通半斤(銼),大戟半斤(銼碎微炒)。 主治:水氣,心腹膨脹,大小便澀。
羊桃根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羊桃根1兩(銼),消石1兩,天靈蓋半兩(以慢火燒令煙絕),寒水石1兩,木香半兩,白斂半兩。 主治:拔去瘡腫中毒。主治:發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