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萬病丸」方劑中包含乾漆,主要基於其 祛風除濕、行痺止痛 的功效。
乾漆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作用。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如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乾漆可以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行痺止痛 的作用。
此外,乾漆還有活血化瘀 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因此,在「大萬病丸」中加入乾漆,可以發揮其多方面的藥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痺痛、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的功效。
大萬病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通經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川牛膝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利水消腫,通利小便: 川牛膝具有利水消腫、通利小便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輕水腫。對於濕熱阻滯、小便不利等症狀,川牛膝能起到清熱利濕、通利小便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大萬病丸」主治「經事不來,繞臍痛」,即現代所稱的閉經(月經不下)伴隨臍周疼痛的證候。此症狀多因血瘀或氣滯血瘀所致,古人認為瘀血內阻、衝任不暢,則月經不行;瘀滯經脈,氣血不通,故繞臍作痛。此方以破血逐瘀、通經止痛為核心,針對「瘀血內結」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乾漆(炒煙盡):
- 性味辛溫,有毒,入肝經,為破血消癥之峻藥。《本草綱目》載其「削年深堅結之積滯,破日久凝聚之瘀血」,善通經閉、散癥瘕,古人多用於瘀血重證。炒製後毒性稍減,專攻瘀阻。
牛膝(酒浸焙乾):
- 性味苦酸平,歸肝腎經,生用逐瘀通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酒浸後增強活血效力,引藥下行,兼補肝腎,緩和乾漆峻烈之性。
生地黃汁:
- 性甘苦寒,滋陰養血,《珍珠囊》謂其「涼血生血,補腎水眞陰」。此方用以製丸,一則緩解乾漆之燥毒,防破血傷陰;二則補充因瘀久可能耗傷之陰血,達成「祛瘀不傷正」之效。
三、配伍原理與方義
本方以「乾漆破瘀」為主,配「牛膝通經下行」,佐「生地汁滋陰反佐」,形成「峻藥緩攻」結構:
- 破瘀通閉:乾漆直破頑瘀,牛膝引血下行,開通經脈。
- 攻補兼施:生地汁養陰潤燥,防破血過猛而耗傷陰血。
- 劑型設計:以銀器慢火熬製,取其「寒涼解毒」之性;丸劑緩釋,減輕峻藥傷胃之弊。
總結
「大萬病丸」針對「瘀血內結、經閉腹痛」而設,體現古人「峻藥緩投」「祛瘀生新」的治療思想,通過破血、下行、滋陰三者協同,使瘀去經通而正氣不傷。
傳統服藥法
乾漆(杵碎,炒煙盡)1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焙乾)1兩。
上為末,以生地黃汁1升,入二味藥末銀器內,慢火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空心米飲或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萬病丸, 出處:《準繩·女科》卷一。 組成:乾漆(杵碎,炒煙盡)1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焙乾)1兩。 主治:經事不來,繞臍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