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藍青丸方中含有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功效。藍青丸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喉痹、口瘡、牙痛等症,黃連可有效清解上焦熱毒,消腫止痛。
- 抑制細菌: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引起口瘡、牙痛等症的細菌感染,進一步控制病情發展。
藍青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藍青丸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烏梅的加入有助於收斂肺氣,止咳化痰,改善咳嗽症狀。
-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尤其對於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的患者,烏梅的加入可起到滋潤喉嚨,緩解口渴的作用,輔助治療肺熱引起的口渴症狀。
藍青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藍青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白朮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藥物吸收。
- 固澀止瀉:白朮能固澀止瀉,對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藍青丸中加入白朮,可以幫助止瀉,改善腹瀉症狀。
藍青丸方劑中包含地榆,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止血收斂: 地榆味苦澀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收斂止瀉的功效。藍青丸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而地榆可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止血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2. 清熱解毒: 地榆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藍青丸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地榆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藍青丸中加入地膚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清熱解毒: 地膚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藍青丸主治熱毒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地膚子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
二、涼血止癢: 地膚子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也有療效。藍青丸中加入地膚子,可以起到涼血止癢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眼部炎症所引起的瘙癢不適。
藍青丸中添加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潤燥止咳: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咳的功效。藍青丸常用於治療陰虛燥咳、血虛證等,阿膠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陰虛體質,緩解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
- 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阿膠具有補血益氣、滋陰養血的功效,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等症狀。藍青丸中添加阿膠,有利於患者恢復體力,增強抵抗力,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藍青丸」介紹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地膚子
地膚子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濕熱病症、皮膚瘙癢、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痠疼、跌打損傷、腸風下血、崩漏帶下等症狀。
地榆
中藥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出血症狀;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狀;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
阿膠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貧血、經期不順、產後失血等症狀。
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烏梅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和便祕、蛔厥腹痛和嘔吐、口渴煩躁的症狀、咳嗽、哮喘等症狀、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狀、腹瀉、口乾舌燥、喉嚨痛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藍青丸」主要成分包括黃連、烏梅、白朮、地榆、地膚子、阿膠等藥材。該方劑具有腸胃熱盛,水谷轉化吸收不足,導致腹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藍青(熬)1兩半,附子1兩半,鬼臼1兩半,蜀椒1兩半,厚朴2兩,阿膠2兩,甘草2兩,艾葉3兩,龍骨3兩,黃連3兩,當歸3兩,黃柏1兩,茯苓1兩,人參1兩。
破逐瘀積。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腹以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藍青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 組成:藍青汁3升,黃連8兩,黃糵4兩,烏梅肉2兩,白朮2兩,地榆2兩,地膚子2兩,阿膠5兩。 主治:中焦熱,水谷下痢。
藍青丸,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藍青(熬)1兩半,附子1兩半,鬼臼1兩半,蜀椒1兩半,厚朴2兩,阿膠2兩,甘草2兩,艾葉3兩,龍骨3兩,黃連3兩,當歸3兩,黃柏1兩,茯苓1兩,人參1兩。 主治:破逐瘀積。主治:産後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