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蠟彈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蠟彈丸多用於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的瘡瘍腫痛,茯苓可健脾利濕,降低濕熱,改善瘡瘍周圍組織的腫脹,有利於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茯苓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能促進組織液迴流,減輕局部充血,緩解疼痛。這對於蠟彈丸治療瘡瘍腫痛,起到輔助止痛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蠟彈丸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固澀止瀉: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澀止瀉的功效。蠟彈丸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滑精、脾腎虛弱、大便溏瀉等症狀,而山藥的補腎固澀作用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 滋陰潤燥,緩解藥性: 蠟彈丸中部分藥材性偏燥烈,容易耗傷陰液,而山藥性平,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藥性,防止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因此,山藥在蠟彈丸方劑中起到補腎益精、固澀止瀉、滋陰潤燥的作用,起到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的作用。
蠟彈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蠟彈丸多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等症狀,杏仁可以起到潤肺止咳,化解痰液的作用,促進病症恢復。
- 宣肺解表:杏仁還有宣肺解表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蠟彈丸方劑中加入杏仁,可以增強其宣肺解表之效,提高治療效果。
蠟彈丸方劑中使用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形劑: 蜂蠟具有良好的固化性,可將藥物成分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藥丸狀,方便服用和儲存。蠟的熔點較低,易於製成藥丸,且冷卻後能固化成不易變形的藥丸,避免藥物散失或變質。
- 保護藥性: 蜂蠟本身具有較好的防潮、防蟲、防腐作用,能有效保護藥物成分,防止其受外界環境影響而變質或失效。同時,蜂蠟的脂溶性也利於某些脂溶性藥物的吸收,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主治功效
蠟彈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耳聾,由肺氣虛或腎虛所致。
治療原理
綜合多篇古籍文獻記載,蠟彈丸主要用於治療「耳虛聾」,即因虛證所致的耳聾。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補益肺氣
多篇文獻指出蠟彈丸適用於「肺虛」所致的耳聾,如《証治準繩‧雜病》中提及「耳聾,少氣嗌乾者,為肺虛。」,並建議使用蠟彈丸。肺主氣,司呼吸,其經脈上通於耳竅。肺氣虛則宗氣不足,無法上充於耳,導致耳竅失養,聽力下降。蠟彈丸中:
- 茯苓: 健脾益氣,脾為肺之母,脾氣健運則肺氣充。
- 山藥: 補脾益肺,增強脾肺功能。
- 杏仁: 宣通肺氣,使氣機調暢。
三藥合用,可補益肺氣,使宗氣充盛,上充於耳,改善聽力。
補益腎精
多部古籍也提到「腎虛耳聾」,如《古今醫統大全》中的「菖蒲丸,治腎虛耳聾重聽」。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腎精充足則耳竅得養,聽力聰敏。腎精虧虛則耳竅失養,聽力下降。蠟彈丸中:
- 山藥: 補益脾胃的同時,亦能滋養腎陰。
- 蜂蠟: 古代認為其具有補益作用,可滋養腎精。
二者合用,有助於補益腎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耳聾。
綜合作用
- 通利耳竅: 杏仁具有宣通肺氣的作用,有助於疏通耳竅,改善氣機壅滯所致的耳聾。
- 固表收斂: 蜂蠟具有固表收斂的作用,可防止精氣外洩,有助於耳竅的恢復。
總結
蠟彈丸通過補益肺氣、滋養腎精、通利耳竅等作用,達到治療耳虛聾的目的。其配伍以補益為主,兼顧通利,符合中醫「虛則補之」的治療原則。
以上分析基於古文獻記載,僅供參考。實際應用中應根據患者具體證型,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2兩,山藥(炒)3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半,黃蠟2兩。
上以前三味為末,研勻,熔蠟為丸,如彈子大。
鹽湯嚼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膩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蠟彈丸,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白茯苓2兩,山藥(炒)3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半,黃蠟2兩。 主治: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