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痛黑子丸
DING TONG HEI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綱目》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熱 (4.75)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8%
大腸經 18%
胃經 18%
心經 8%
腎經 8%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痛黑子丸中添加蜂蠟,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封固藥力,延長藥效: 蜂蠟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可將藥物成分封存於丸劑內,避免藥效散失,延長藥物在體內的滯留時間,從而提高療效。
- 改善藥物口感,增加患者服藥順從性: 蜂蠟本身無毒無害,具有一定的潤滑性,可使丸劑更易吞服,改善中藥苦澀口感,增加患者對藥物的接受度,提升服藥的順從性。
定痛黑子丸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作用。黑子丸常用於治療因肺熱咳嗽、痰多、胸悶等症引起的疼痛,而杏仁的潤肺止咳功效可以緩解肺熱,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胸悶不適,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降逆止痛:杏仁性平,能降氣止痛,用於治療氣逆引起的胸痛、腹痛。黑子丸也常用於治療氣逆引起的胸腹疼痛,而杏仁的降逆止痛功效可以緩解氣逆,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定痛黑子丸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黑子丸主治痛經、腹痛等症,砂仁可幫助行氣活血,緩解瘀滯疼痛,提升藥效。
- 理氣健脾: 砂仁還具有理氣健脾的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對於因脾胃虛弱引起的疼痛,砂仁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提升療效。
因此,定痛黑子丸中加入砂仁,可有效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定痛黑子丸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痢疾」,古代所指痢疾多包含下痢腹痛、裡急後重、赤白黏濁等症狀,可能涉及濕熱積滯或寒濕內阻所致的腸道功能紊亂。方名「定痛」提示其具緩解腹痛之效,「黑子」則可能指藥物經燒製後色黑,或丸劑形如細小丸粒(米粒大)。
二、組成與配伍邏輯
藥物組成及炮製特點
黃蠟(五錢)
- 性味甘平,具收澀、生肌、固腸之功,常用於久痢、腸滑不固。此處作為丸劑基質,兼能緩和峻藥之性。
杏仁(二十一個)
- 苦微溫,傳統用於潤腸通便、降氣止咳。此處可能取其「通因通用」之效,藉宣肺氣以調腸道滯塞;另燒存性後,燥性增強,或可收澀止瀉。
江子(二十一介)
- 「江子」應為巴豆(別名江子),辛熱大毒,峻下冷積。傳統用於寒積便秘或腹滿痛,但此處經「香油燈上燒存性」,毒性大減,轉為溫通止瀉之用,類似「巴豆霜」之緩和功效。
砂仁(二十一個)
- 辛溫,行氣化濕、溫中止瀉,能緩解痢疾之腹痛脹滿,兼醒脾開胃。燒存性後,辛香之性稍減,而溫澀之力增。
乳香(少許)
- 活血定痛、消腫生肌,此處少量加入,或針對痢疾之「腹痛如絞」,取其行氣血而止痛。
治療原理推論
寒熱並調,通澀兼施
- 巴豆(燒存性)與砂仁溫中散寒,杏仁宣通肺氣,黃蠟固澀腸道,形成「通澀並用」之局,適合寒濕夾滯或久痢虛實夾雜之證。
燒存性增效減毒
- 杏仁、巴豆、砂仁經香油燈燒製後,毒性降低(如巴豆),藥性轉為溫澀,更適合痢疾之久痢滑脫或冷積不化。
丸劑緩圖
- 米粒大丸劑,每次服十餘丸,劑量極輕,符合「峻藥緩攻」思路,避免巴豆殘留毒性傷正。
三、可能適用證型
此方可能針對:
- 寒積冷痢:下痢白多赤少、腹痛喜溫、脈沉遲。
- 久痢滑脫:痢久不愈、肛門下墜,燒存性藥物與黃蠟共奏固澀之效。
四、配伍特色
以「燒存性」轉化藥物性味,結合黃蠟固護,體現古人對毒性藥物的巧妙應用,兼顧「通滯」與「止瀉」的矛盾病機。
傳統服藥法
黃蠟5錢,杏仁21個,江子21介,砂仁21個。
上三味,香油燈上燒存性,熔蠟和勻,加乳香些少為丸,如米大。
每服10余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止痛、止瀉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
相同名稱方劑
定痛黑子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三。 組成:黃蠟5錢,杏仁21個,江子21個,砂仁21個。 主治: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