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散
RUAN G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軟骨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健脾利濕,祛除濕邪: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化痰的功效,能去除體內濕氣,改善關節的濕熱積聚,減輕關節疼痛和腫脹。
- 補益脾腎,強健筋骨:赤茯苓同時具有補脾益腎的作用,能增強脾腎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增強骨骼的營養供應,改善軟骨的代謝,有助於軟骨的修復和再生。
因此,赤茯苓的加入可以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並補益脾腎,從而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改善軟骨健康的效果。
軟骨散中添加橘皮,主要是利用其疏肝理氣、止痛消腫的功效。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疏肝理氣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的疼痛;而止痛消腫的功效,則可以減輕因軟骨損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此外,橘皮還具有健脾開胃、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一些伴隨消化不良、咳嗽等症狀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軟骨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緩解藥性,調和諸藥: 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和副作用的作用。軟骨散中可能含有其他性味較烈或毒性較強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溫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和傷害。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滲透到軟骨組織,發揮其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軟骨散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溫中止痛的功效。軟骨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骨質增生等病症,而砂仁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幫助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好的療效。
- 健脾開胃:砂仁亦有健脾開胃之效,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骨骼的修復和再生。這對於長期服用軟骨散的患者,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負擔,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軟骨散方劑功效主治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軟骨散由赤茯苓、橘皮、甘草、砂仁四味藥組成,主治「喉咽諸鯁」。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理氣化痰,通利咽喉: 方中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化痰、和胃止嘔的功效。喉中如有異物梗阻,往往與氣機阻滯、痰涎凝聚有關,橘皮的理氣作用可以疏通氣機,使痰涎得以排出,從而緩解咽喉不適。砂仁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之效,亦能促進氣機流通,輔助橘皮疏通咽喉。
2. 健脾利水,消除水腫: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安神的功效。若喉嚨腫痛與體內水濕積聚有關,赤茯苓則能利水消腫,消除水腫,減輕咽喉部的壓力,輔助治療。
3.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的功效。在方劑中,甘草起著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諸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並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4. 特殊服法加強療效: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服法,除了內服溫酒調下外,更特別指出需「益酒令醉」,並以藥散含咽、納鼻嚏噴。此種服法應是為了加強藥物的局部作用,酒具有通絡活血的作用,醉酒狀態下藥物更易吸收滲透至咽喉部,而含咽及噴嚏則可直接作用於患處,促進藥物發揮療效。
綜上所述,軟骨散通過理氣化痰、健脾利水等多重作用機制,協同治療喉咽部異物梗阻之症。方中藥物配伍合理,互相協同,且結合特殊的服法,使其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劑的運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謹慎使用。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銼)1分,縮砂仁1分。
上為散。
每用2錢匕,先摻口中,次用新水1盞咽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軟骨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因此,在服用軟骨散前,最好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同名稱方劑
軟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銼)1分,縮砂仁1分。 主治:喉咽諸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