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吐血紫雲膏」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涼血止血、活血生肌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功效。在吐血的情況下,紫草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緩解症狀。
此外,紫草中的紫草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預防傷口感染,加速組織修復,進一步提升療效。
「吐血紫雲膏」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上攻、陰虛火旺所致的吐血癥狀。
- 滋陰生津潤燥: 吐血常伴隨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生津、潤燥止渴,補充因失血而耗損的津液,改善口乾舌燥,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生地黃在「吐血紫雲膏」中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並滋陰生津潤燥,促進傷口癒合,是治療吐血癥狀的重要藥材。
吐血紫雲膏中加入茯苓,是基於其止血、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益氣安神之效。吐血多由肺熱、脾虛或心火亢盛引起,茯苓能健脾益氣,補益脾肺之氣,從而達到止血的作用。同時,茯苓能寧心安神,緩解因心火亢盛導致的吐血。此外,茯苓還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幫助去除體內積聚的濕氣,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達到止血的效果。
吐血紫雲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潤肺,止血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吐血多因肺陰不足,熱盛傷肺所致,而麥門冬可滋陰降火,潤燥止血,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吐血紫雲膏中往往還包含其他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麥門冬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吐血癥。
「吐血紫雲膏」中的銀杏,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銀杏能夠幫助改善因瘀血所致的疼痛,並緩解出血症狀,與其他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活血化瘀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吐血紫雲膏主治「吐血」,此證在中醫範疇多歸因於「陰虛內熱」、「血熱妄行」或「肺腎陰虧」所致。其效在於滋陰涼血、潤燥止血,尤其適合反覆吐血、陰液耗傷者。古方強調「久則成癆不治」,意指若吐血未止,陰血久耗可轉為虛勞,故需長期調養以「除根」,反映此方專為慢性、陰虛型吐血而設。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紫草(4兩)
- 功能: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 原理:針對「血熱妄行」之病機,直接清熱涼血以止血,兼防瘀滯。
大生地(4兩)
- 功能:滋陰養血、清熱涼血。
- 原理:與紫草協同增強涼血之力,並補充因吐血耗傷之陰液,固護根本。
雲苓(即茯苓,3兩)
- 功能: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 原理: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健脾可助統血,防止血溢;另可制約地黃之滋膩。
麥冬(3兩)
- 功能:養陰潤肺、清心除煩。
- 原理:肺陰不足易致虛火刑金,麥冬潤肺止咳,輔助生地滋陰,針對咳血、肺熱吐血。
白果肉(100粒)
- 功能:斂肺定喘、收澀止血。
- 原理:其澀性能止血,尤善治肺絡損傷之咯血,與麥冬共調肺氣。
蜂蜜(6兩)
- 功能:潤燥解毒、調和藥性。
- 原理:作為賦形劑,緩和諸藥寒涼,兼助滋陰潤燥,延長藥效。
三、整體方義與推理功效
此方以「滋陰涼血」為核心,輔以「健脾斂肺」:
- 清補並行:紫草、生地清熱治標,麥冬、蜂蜜潤養治本。
- 標本兼顧:白果斂肺止血急治其標,茯苓健脾防復發。
- 劑型設計:「膏劑」適合慢性調理,蜂蜜收膏增強滋潤之力,契合陰虛耗血之需。
推理主治擴展:除吐血外,亦可能用於陰虛血熱之咳血、衄血,或虛勞乾咳伴有血癥者。全方突出「養陰清熱以止血,潤斂並施防耗傷」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紫草4兩,大生地4兩,雲苓3兩,麥冬3兩,白果肉100粒。
清水煎濃,絞汁,用蜂蜜6兩收膏。
每服2調羹,早晚沖服。
久則成癆不治,照方常服,自可除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吐血紫雲膏,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紫草4兩,大生地4兩,雲苓3兩,麥冬3兩,白果肉100粒。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