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煎

QING LIANG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大腸經 14%
脾經 12%
肺經 10%
腎經 7%
小腸經 7%
心經 6%
胃經 6%
膽經 6%
三焦經 4%
膀胱經 2%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小腸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涼煎中包含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痛等。
  2. 涼血止血: 冰片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齒齦出血等。

此外,冰片還具有開竅醒神、消腫止痛等功效,在清涼煎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涼煎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熱證,如發熱、咽痛、口瘡、目赤腫痛等,均有較好的療效。清涼煎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加入輕粉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
  2. 燥濕止癢: 輕粉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癬症等,有一定療效。清涼煎也常用於治療此類疾病,加入輕粉可增強其燥濕止癢功效。

清涼煎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熱盛便祕、腸燥便祕等症,芒硝可通過瀉熱通便,緩解腸道熱結,促進排便。
  2. 清熱解毒: 芒硝亦可用於清熱解毒,如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此外,芒硝還能引藥下行,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使藥力更易達病所。

清涼煎中加入秦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止癢的功效。

秦皮為苦楝樹皮,性寒,味苦,歸肺、肝、大腸經。其主要藥理作用為抗炎、抗菌、抗病毒,並能抑制皮膚真菌生長。因此,清涼煎中加入秦皮,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同時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達到整體的療效。

清涼煎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 防風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透疹的功效。清涼煎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等病症,防風可助藥性解表散邪,使熱邪從表皮透出,達到清熱解表之效。
  2. 兼顧止癢功效: 防風同時具有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如麻疹伴隨的皮膚瘙癢,防風可起到輔助止癢作用,緩解患者不適。

總而言之,清涼煎中加入防風,既能配合其他藥物解表散邪,又能兼顧止癢功效,有利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等病症,提高療效。

清涼煎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功效。清涼煎常用於治療熱證,如心火亢盛、胃火熾盛、濕熱蘊結等,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可有效改善相關症狀。
  2. 解毒止痛: 黃連亦具解毒止痛之效,可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清涼煎中加入黃連,除了清熱瀉火,更可輔助解毒止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涼煎」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秘傳眼科龍木論》的記載,清涼煎主治「眼赤膜下垂外障」,即眼睛初患時,突然出現紅腫、乾澀、流淚、疼痛、發癢等症狀,並伴隨眼睛不適、黑睛逐漸生成翳障,赤膜下垂覆蓋眼睛,如同雲霞遮蔽。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各藥物共同作用,以達到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翳明目的效果,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點分析:

  1. 清熱解毒,消除炎症: 古文描述的症狀「赤澀」、「痛癢」、「赤膜下垂」等,皆與熱邪侵襲、引發炎症有關。方中黃連、秦皮皆為清熱解毒之要藥,可有效清除眼部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其中黃連擅長清熱燥濕、降火解毒,秦皮則兼具收斂止血之效,有助於控制炎症蔓延。

  2. 祛風除濕,緩解症狀: 眼部不適、流淚等症狀,可能與風邪侵襲、濕邪內停有關。方中防風具有祛風除濕、發汗解表的功效,可以驅散侵襲眼部的風邪,緩解眼部不適。

  3. 通竅明目,消退翳障: 翳障的形成,常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有關。方中冰片具有開竅醒腦的作用,能疏通眼部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輕粉可消腫解毒、殺蟲滅菌,有助於消除眼部局部的病理產物;芒硝則能通便潤燥、利尿消水,通過排除體內毒素,間接改善眼部微循環,進而促進翳障消退。

綜合分析:

清涼煎通過以上藥物的配伍,能夠有效清除眼部的熱毒、風邪和濕邪,疏通眼部經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消炎止痛、消除翳障、恢復視力的目的。方中各藥相輔相成,標本兼治,針對眼赤膜下垂外障的病機,發揮了較好的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龍腦1兩,膩粉1兩,馬牙消1兩,秦皮1兩,防風3分,黃連3分。
上為極細末。
以水2碗浸藥2日後,煎取2大盞,濾去滓,更煎3-5沸,用瓷盒子盛之,別入龍腦,攪勻,密封,勿令塵入。用之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角膜炎赤膜下垂

相同名稱方劑


清涼煎,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六。 組成:龍腦1兩,膩粉1兩,馬牙消1兩,秦皮1兩,防風3分,黃連3分。 主治:眼赤膜下垂外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