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瓦湯

GU W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22%
胃經 22%
膀胱經 11%
心經 11%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古瓦湯中加入葛根,主要考量其兩大功效:

一、解肌退熱: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肌發表、透疹退熱之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葛根能有效緩解。

二、生津止渴: 葛根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生津止渴之功。對於因熱邪耗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咽乾、尿少等症狀,葛根能起到滋潤生津的作用。

古瓦湯中加入葛根,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達到治療外感風熱的療效。

古瓦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利濕止瀉之效。

古瓦湯主治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痛、泄瀉等症狀,而天花粉能清熱解毒,利濕止瀉,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利濕、止瀉止痛的效果。

古瓦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安神益智的功效。古瓦湯多用於治療氣虛血虧、脾胃虛弱、乏力倦怠等症,人參可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改善患者的症狀。
  2. 扶正祛邪: 古瓦湯的藥性偏寒涼,人參的溫補性質可以起到扶正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正,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其他藥物祛邪的作用,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主治功效


古瓦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瓦湯主要用於治療消腎消中,飲水無度,小便頻數的症狀,也可用於消渴虛乏,食少無力,小便頻數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雖未明確指出「古瓦」為何物,但從方劑組成推測,可能是某種礦物類藥材,或是屋頂的陳年瓦片。根據現有的資訊,我們可以從葛根、天花粉、人參三味藥來分析其治療原理:

  • 消腎消中、飲水無度、小便頻數:這些症狀符合中醫「消渴」病的範疇,多與陰虛燥熱、津液虧損有關。

    • 葛根:解表退熱、生津止渴。葛根能生津液,緩解消渴症中口渴多飲的症狀。
    • 天花粉:清熱利濕、潤肺化痰,並能生津止渴。天花粉能夠清熱生津,對於陰虛燥熱引起的消渴有良好療效。
    • 人參:補氣養血、健脾益胃。人參大補元氣,用於消渴日久,氣陰兩傷者,可以補益正氣,扶正祛邪。
  • 消渴虛乏、食少無力:這是消渴病日久,正氣耗傷的表現。

    • 人參:補氣養血、健脾益胃。人參補益脾胃之氣,改善食少無力的症狀。
  • 雞䏶胵: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還提到了「雞䏶胵」(即雞內金),這味藥具有健脾消食、固精止遺的作用。在本方中,可能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並對小便頻數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綜合來看,古瓦湯是以滋陰清熱、益氣生津為主要治則,同時兼顧健脾益胃、固精止遺。 葛根、天花粉清熱生津,針對消渴的根本病機;人參補益氣陰,扶助正氣;雞䏶胵健脾固澀。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益氣生津、健脾固澀之功,從而達到治療消渴、改善相關症狀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古文中提到的“多年古瓦”和“磁石湯”在現代中藥應用中較為少見,其具體作用機理仍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屋上瓦(30年者,碎如雀腦)3升(東流水2石煮取2鬥),生白朮8兩,乾地黃8兩,生薑8兩,橘皮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耆3兩,遠志3兩,桂心2兩,當歸2兩,芍藥2兩,大棗30枚。
上(口父)咀。納瓦汁中,煮取3升,分4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寒涼性,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糖尿病嘔吐陰莖勃起不倒頻尿

相同名稱方劑


古瓦湯, 出處:《三因》卷十。 組成:乾葛、天花粉、人參、雞(肶土)胵(淨洗,焙乾)各等分。 主治:消腎消中,飲水無度,小便頻數。

古瓦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屋上瓦(30年者,碎如雀腦)3升(東流水2石煮取2鬭),生白朮8兩,乾地黃8兩,生薑8兩,橘皮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耆3兩,遠志3兩,桂心2兩,當歸2兩,芍藥2兩,大棗30枚。 主治:消渴,陰脈絕,胃反而吐食;或虛乏食少無力,小便頻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