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仙茅酒」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萬病回春》、《本草單方》、《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等古籍記載,可知「仙茅酒」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男性虛損、陽痿不舉、精氣虛寒、腰膝痠軟等病症。其組方雖有不同,但均體現了溫補腎陽、強筋健骨的治療思路。以下就各方劑及其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萬病回春》仙茅酒
此方以胡桃仁、小紅棗、白蜜、酥油、杏仁為伍,輔以燒酒浸泡而成。
-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強腰、溫肺定喘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胡桃仁「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 小紅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本草備要》雲:「甘溫補脾,益氣生津,和營衛,通九竅,調諸藥。」
- 白蜜:性平,味甘,入脾、肺、大腸經,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效。《本草綱目》稱其「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
- 酥油:性溫,味甘,具有補益虛損、潤燥通便之效。
- 杏仁:性溫,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此處選用煮過並曬乾的杏仁,其藥性更偏向於潤肺。
- 燒酒:性溫,味辛,具有活血通絡、溫陽散寒之功,能促進藥效發揮。
此方以胡桃仁、紅棗、白蜜、酥油補益精血,輔以杏仁潤肺,再以燒酒行藥勢。整體而言,具有溫補腎陽、益氣養血之功效,適用於精血虧虛、腰膝痠軟、身體虛弱之症。
《本草單方》仙靈脾酒
此方以淫羊藿浸泡於酒中製成。
- 淫羊藿:性溫,味辛、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強筋健骨之功。《本草匯言》載其「益精氣,補真陽,健筋骨」。
此方單用淫羊藿,取其補腎壯陽之效,以酒助藥力,可治療男子陽痿、腰膝冷痛等症。
《本草單方》仙茅酒
此方以九蒸九曬的仙茅浸泡於酒中。
- 仙茅:性熱,味辛,歸腎、肝經,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之功效。《本草綱目》曰:「味辛,性熱,有毒,主風寒濕痹,腳筋攣縮,腰腳冷痹,補腎陽」。九蒸九曬之法,旨在減弱其毒性,增強其補益之功。
此方以仙茅為主藥,取其溫腎壯陽、強筋健骨之功,能治療精氣虛寒、陽痿膝弱、腰痛痹緩、諸虛之病。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仙茅酒
此方以仙茅、淫羊藿、五加皮浸泡於酒中。
- 仙茅:(同上)
- 淫羊藿:(同上)
- 五加皮:性溫,味辛、苦,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強筋骨,利水消腫之效。《本草綱目》稱其「益精健脾,久服輕身耐老」。
此方以仙茅、淫羊藿補腎陽,五加皮強筋骨、祛風濕,三藥合用,共奏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效,可治療男子虛損、陽痿不舉之症。
綜合分析
綜觀以上各方,可見「仙茅酒」的主治功效主要集中在:
- 補腎壯陽:仙茅、淫羊藿等藥材均具有溫腎壯陽之功效,能改善陽痿、精氣虛寒等症。
- 強筋健骨:仙茅、淫羊藿、五加皮等藥材能強筋健骨,可治療腰膝痠軟、痹痛等症。
- 補益氣血:胡桃仁、紅棗、白蜜等藥材能補益氣血,可改善身體虛弱、精神不振等症。
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溫補腎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等方法,達到扶正祛邪、恢復機體功能的目的。酒本身亦能活血通絡,促進藥效的發揮。
總之,「仙茅酒」作為一種傳統的補益藥酒,其在溫補腎陽、強筋健骨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但其具體應用仍需根據個體情況及辨證施治原則,方能發揮最佳效果。
傳統服藥法
仙茅(出四川,用米泔水浸去赤水盡,日曬)4兩,淫羊霍(洗盡)4兩,南五加皮4兩(酒洗淨)。
上銼,用黃絹袋盛,懸入無灰酒一中壇內,三七日後取。
早、晚飲1-2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用量控制:
- 建議每天服用1-2次,每次10-20毫升,不宜過量,過量可能導致上火或消化不良。
避免與其他溫熱藥材同服:
- 仙茅酒屬性溫熱,若與其他同類中藥材一起服用,可能會加重上火的情況,建議間隔使用。
不適合陰虛火旺者:
- 陰虛火旺的人羣應慎用仙茅酒,因為它可能會加重症狀。另外,若出現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
孕婦與特殊人羣:
- 孕婦、哺乳期女性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羣在使用仙茅酒前應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保存方法:
- 藥酒應保存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並在有效期內使用完畢。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仙茅酒, 出處:《本草綱目》卷二十五。 組成:仙茅(9蒸9曬)。 主治:精氣虛寒,陽痿膝弱,腰痛痹緩,諸虛之病。
仙茅酒, 出處:《醫學正印》卷上。 組成:仙茅4兩(米泔浸去赤水,曬乾),淫羊藿4兩(洗淨),五加皮4兩,龍眼肉百枚(去核)。 主治:男子虛損,陽痿不舉。
仙茅酒,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仙茅(出四川,用米泔水浸去赤水盡,日曬)4兩,淫羊藿(洗盡)4兩,南五加皮4兩(酒洗淨)。 主治:男子虛損,陽痿不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