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腫膏

XIAO ZH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7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8%
大腸經 15%
腎經 14%
心經 7%
肺經 7%
胃經 7%
膽經 4%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消腫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麻油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外用時,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代謝,幫助消散瘀血,減輕腫脹疼痛。
  2. 潤滑肌膚、修復傷口: 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潤滑肌膚,減少摩擦,並有助於修復傷口,促進傷口癒合。在消腫膏中加入麻油,能使膏體更易於塗抹,並有助於藥物滲透至患處,達到更好的療效。

消腫膏是一種外用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消腫、止痛,常見於治療外傷、扭傷等情況。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是一種含鉛的礦物質,具有一定的中藥療效。

鉛丹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夠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因此,在外傷或發炎的情況下,鉛丹能夠加速腫脹的消退,減輕疼痛感。然而,鉛丹的使用需要謹慎,因為鉛是一種重金屬,過量使用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在現代醫學中,對鉛的使用已受到嚴格限制,臨牀應用時需遵循適當的劑量與方法。

總之,消腫膏中的鉛丹雖然在傳統中醫中有其療效,但使用時需特別注意,以確保患者的安全與療效。

消腫膏中加入蜂蠟,主要原因如下:

  1. 潤膚保護: 蜂蠟具有良好的潤膚效果,可以滋潤皮膚,減輕因腫脹或傷口引起的乾燥和刺激。
  2. 成膜作用: 蜂蠟具有優良的成膜性,能形成保護膜,隔絕空氣和細菌,防止感染,同時也能鎖住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蜂蠟在消腫膏中起到了潤膚、保護和鎖效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和減輕腫脹。

消腫膏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消腫止痛: 松香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有緩解作用。

2. 收斂生肌: 松香具有收斂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同時,松香也能促進皮膚細胞再生,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松香在消腫膏中起到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的作用,是消腫膏的重要組成部分。

消腫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消腫止痛。在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主要是因為水銀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中醫理論認為,水銀具有解毒、消腫和活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瘀血或炎症引起的腫脹。其快速滲透皮膚的特性,使其能迅速達到病變部位,促進血液循環,並減輕腫脹。

然而,需注意的是水銀的毒性,長期或大量使用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雖然水銀在傳統中醫中有其歷史背景和應用價值,但現代醫學對其使用持保留態度,並提倡尋找更安全的替代成分,以避免毒副作用。在使用此類方劑時,應謹慎遵循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

消腫膏中添加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殺菌消炎:硫磺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幫助消滅引起腫痛的病原體,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二、促進組織修復:硫磺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對於外傷或手術後引起的腫痛,能有效促進傷口恢復,減輕炎症反應。

「消腫膏」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散結: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散結之效。對於因熱毒、瘀血所致的腫痛,芒硝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藥: 芒硝質地潤滑,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佳的療效。

因此,芒硝在「消腫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消腫散結,又能引藥入藥,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消腫膏主治功效分析

依照古文內容,消腫膏的主治功效可以歸納如下:

主治:

  • 跌打損傷,腫痛:《証治準繩‧瘍醫》記載,「消腫膏,治胸脅跌墮打撲,損傷腫痛,或動筋折骨。」以及「此方並治胸脅跌傷腫痛,或動筋骨。」說明消腫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包括傷筋動骨的情況。
  • 癰疽、惡瘡、瘰癧:《太平聖惠方》及《幼幼新書》提到用消腫膏「封」瘰癧,並指出「六七日當有穴膿水。半月日。其癧子自出。」顯示消腫膏可以治療癰疽、惡瘡、瘰癧等瘡瘍疾病,並有排膿消腫的作用。
  • 肺炎、肺癰:《經方實驗錄》中,曹穎甫使用「安福消腫膏」外敷於肺炎、肺癰患者胸部,雖未見速效,但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安福消腫膏可能具有一定的消炎、緩解疼痛的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消腫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排膿生肌」等理論。

  • 消腫止痛:多篇古文提到消腫膏能「治胸脅跌墮打撲,損傷腫痛」、「腫痛」等,表明其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例如《雜病源流犀燭》記載:「消腫膏,〔傷腫〕,...為末,薑汁、熱酒調塗腫處,須乘熱再用蔥汁、茶清調和溫縛。」利用薑汁、熱酒、蔥汁、茶清等溫熱之性,配合藥物,可以溫經通絡,消散瘀血,減輕腫脹和疼痛。
  • 活血化瘀:《証治準繩‧瘍醫》提到「以散血膏或補肉膏敷貼。」及「次用散血膏敷貼。」,顯示消腫膏常與散血膏配合使用,以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跌打損傷後,局部氣血瘀滯,消腫膏中的一些成分,如當歸、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減輕腫痛。
  • 排膿生肌:《太平聖惠方》及《幼幼新書》中提到消腫膏用於治療瘰癧,「六七日當有穴膿水。半月日。其癧子自出。」隨後再用「生肌膏貼之。取瘥。」說明消腫膏具有排膿的作用,而後續使用生肌膏則促進傷口癒合。這表明消腫膏可能通過排膿祛邪,為後續的生肌修復創造條件。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消腫膏是一個外用藥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癰疽、惡瘡、瘰癧等疾病,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排膿的作用。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排膿祛邪等途徑,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雞子1枚,新出狗屎如雞子大。
上二味攪調和。微火熬令稀稠得所,捻作餅子。
於腫頭堅處貼之,以紙貼上,以帛抹之。時時看之,覺餅子熱即易,勿令轉動及歇氣,經1宿定。如多日患者,3日貼之,1日1易,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消腫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雞子1枚,新出狗屎如雞子大。 主治:癰腫發背初作,及經10日以上,腫赤焮熱,毒氣盛,日夜疼痛,百藥不效。

消腫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三。 組成:生烏麻油4兩,鉛丹(研)4兩,黃蠟4兩,熊脂1兩,松脂1兩,水銀半兩,硫黃(研)半兩,芒消(研)半兩。 主治:發背癰疽,一切惡瘡。

消腫膏,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芙蓉葉5兩,紫金皮5兩,白芷3兩,當歸3兩,骨碎補3兩,獨活3兩,何首烏3兩,南星3兩,橙橘葉2兩,赤芍藥2兩,石菖蒲5錢,肉桂5錢。 主治:胸脅跌墮,打撲損傷腫痛,或動筋折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