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癇通明丸中加入豬牙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化痰開竅: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開竅的功效。五癇症多因熱毒內蘊、痰濁矇蔽心竅而發,豬牙皁可清熱解毒,化解痰濁,使心竅通暢,從而達到治療五癇的目的。
- 配伍增效:豬牙皁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天麻、鉤藤、全蠍等配伍,可加強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化痰開竅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豬牙皁在五癇通明丸中起到清熱解毒、化痰開竅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增效,共同達到治療五癇的效果。
五癇通明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 半夏性辛溫,具有燥溼化痰之功效,可以有效治療痰濁阻滯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緩解癲癇發作時的痰溼壅塞。
- 降逆止嘔: 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抑制癲癇發作時常見的嘔吐症狀,避免嘔吐加重病情。
綜上所述,半夏在五癇通明丸中起到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癲癇所致的痰溼阻滯、嘔吐等症狀,緩解患者痛苦,改善預後。
五癇通明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 祛風止痙 和 通竅開竅 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解毒散結、祛風止痙、消痰開竅之效。對於五癇病症,即由風痰阻滯、氣機逆亂所致的各種癲癇症狀,天南星可通過 驅散風痰、疏通經絡、恢復氣機,達到止痙通竅、恢復神志的效果。此外,天南星還能 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癲癇發作時的頭昏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狀。
五癇通明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五癇病症常伴隨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牽牛子可通過瀉下通便,將體內積熱排出,達到清熱解毒、醒腦開竅的作用。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牽牛子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五癇發作時,患者常有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牽牛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組織瘀血,達到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五癇通明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醫碥》何夢瑤的記載,五癇通明丸主要用於治療羊癇風。該方劑的組成及功效如下:
- 豬牙皁:開肺化痰、止咳平喘。在此方中與羊肝同煮,推測其主要作用為化痰。
- 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
- 天南星:祛風解表、消腫止痛。在此方中取其祛風燥濕之功。
- 牽牛子:利水消脹、瀉下逐瘀。在此方中取其瀉下之功,以排除體內痰濁邪實。
治療原理分析:
五癇通明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對羊癇風病機的認識。羊癇風,即現代醫學所說的癲癇,中醫認為其發病主要與風、痰、瘀等病邪有關,且多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相關。
本方以豬牙皁與半夏合用,強化化痰之力,其中豬牙皁更取其與羊肝同煮,借羊肝入肝經之力,直達病所。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解痙,與半夏相輔相成,加強祛痰熄風之效。牽牛子則負責將體內痰濁邪實通過二便排出體外,達到釜底抽薪的目的。硃砂雖未明確記載於現代藥理,但古人用其重鎮安神,協助控制癇症發作。
全方以化痰為主,兼以祛風、瀉下,諸藥合用,共奏化痰熄風、開竅定癇之效。從組方來看,本方藥力峻猛,針對痰濁壅盛的羊癇風實證。
總結:
五癇通明丸以化痰熄風為主要治療手段,通過祛除體內痰濁邪實,達到控制羊癇風發作的目的。其組方精簡,藥力峻猛,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然而,現代臨床應用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加減。
傳統服藥法
牙皂(去筋皮)1兩6錢(用羊肝1片煮牙皂,去羊肝),半夏6錢(用朱砂5分炒黃色,去朱砂),生南星2錢,黑醜(炒)2錢。
薑糊為丸,朱砂為衣。
每服70丸,薑湯送下。
忌魚、雞、母豬、牛、羊等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癇通明丸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癇通明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牙皂(去筋皮)1兩6錢(用羊肝1片煮牙皂,去羊肝),半夏6錢(用朱砂5分炒黃色,去朱砂),生南星2錢,黑醜(炒)2錢。 主治:羊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