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膏

MU T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4%
肺經 13%
心經 11%
腎經 11%
肝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8%
小腸經 7%
膽經 5%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通膏」 治生長在背上的癰疽瘡

組成:

  • 木通: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露蜂房:祛風除濕、消腫、殺蟲、止癢、活絡止痛、清熱解毒、治眼疾、治毒蟲蜇咬。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商陸: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散結消腫、排膿、消炎止痛、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牛蒡:散風熱、宣肺通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 松香: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

  • 蜂蠟:滋潤皮膚、保護創面、促進創面癒合。

  • 鉛丹:清熱解毒、收斂止血、化腐生肌。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主治功效:

生長在背上的癰疽瘡。

總結:

中藥方劑「木通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拔膿生肌的作用。由木通、露蜂房、連翹、黃芩、商陸、黃耆、牛蒡、松香、蜂蠟、鉛丹、芒硝、神麴等藥物組成,可治療生長在背上的癰疽瘡。

傳統服藥法


木通2兩(銼),露蜂房2兩,連翹2兩(銼),黃芩2兩(銼),商陸2兩(銼),黃耆2兩(銼),牛蒡根2兩(銼),乳頭香2兩(細研),松脂2兩,蠟1兩,黃丹7兩,羊腎脂3兩,緋帛1尺(燒灰,細研),消石1兩(細研),曲頭棘針100枚。
上藥以生麻油2斤於檔中,文火煎令香,下銼藥,急火煎,候藥色赤黑,下松脂、蠟消,以綿濾過滓,下黃丹及羊脂,攪勿住手,候色黑,時時點於鐵上試看,凝如餳,去火,適火熱下乳香、帛灰、消石等,攪勻,用不津器盛。
每用塗於帛上貼之。如腫未成膿,即肉消;已成膿,即日2貼之。

方劑組成解釋


木通、露蜂房、連翹、黃芩、商陸、黃耆、牛蒡、松香、蜂蠟、鉛丹、芒硝、神麴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配合使用,可以增強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通膏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木通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木通2兩,黃丹5兩,細辛1兩,茵陳1兩,琥珀半兩(細研),朱砂1兩(細研),清麻油10兩。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疼痛不止。

木通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木通1分,甘草1分,當歸1分,白芷1分,防風1分(去蘆頭),細辛1分,梔子仁1分,黃連1分,垂柳枝(生,銼)3合,黃芩3分,黃丹6兩,黃蠟2兩,清麻油1斤。 主治:發背癰疽,熱毒氣結腫,疼痛堅硬。

木通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木通2兩(銼),露蜂房2兩,連翹2兩(銼),黃芩2兩(銼),商陸2兩(銼),黃耆2兩(銼),牛蒡根2兩(銼),乳頭香2兩(細研),松脂2兩,蠟1兩,黃丹7兩,羊腎脂3兩,绯帛1尺(燒灰,細研),消石1兩(細研),曲頭棘針100枚。 主治:發背及諸癰疽瘡。

木通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春用:木通3兩,白芷2兩,細辛2兩(去苗葉),摩勒香2兩,夏用:木通3兩,續斷3兩,白芷2兩半,黃耆2兩,芍藥2兩,秋用:木通3兩,熏陸香3兩,黃耆2兩,白芷1兩半,冬用:木通3兩,黃耆3兩,木香3兩,當歸(銼,焙)2兩,川芎1兩半,摩勒香3兩,熏陸香1兩。 主治:未成膿即消,已成膿即破。主治:諸瘡腫,四時可用。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