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鬱李仁湯」中包含「鬱李仁」的原因,主要在於鬱李仁的藥性與功效。
鬱李仁性味甘平,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其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腸道蠕動,軟化糞便,解決便祕問題。此外,鬱李仁還能利水消腫,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鬱李仁作為「鬱李仁湯」的主要藥材,能有效改善便祕、水腫等症狀,達到治病目的。
鬱李仁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潤腸通腑:鬱李仁湯以通便潤腸爲主要功效,而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助鬱李仁等藥材更好地發揮通便作用,使腸道蠕動增強,排泄順暢。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輔助治療便祕所致的腹痛、發熱等症狀,並能預防便祕引起的肛裂、痔瘡等併發症。
綜上所述,大黃的加入既可增強鬱李仁湯的通便功效,又可緩解便祕相關症狀,使其療效更加全面。
鬱李仁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疏肝解鬱: 柴胡性微寒,味苦,善於疏肝解鬱,調暢氣機。鬱李仁湯主治胸脅脹滿、脘腹疼痛、大便不通,這些症狀往往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有關,柴胡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止痛通便的效果。
- 配合鬱李仁: 鬱李仁性平,味甘苦,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之功效。柴胡疏肝解鬱,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配合鬱李仁的潤腸通便作用,使腸道通暢,排便順暢。
鬱李仁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宣肺止咳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相符。
鬱李仁湯以利水通便為主要功效,用於治療水腫、便祕等症。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利水消腫、宣肺止咳的作用。在方劑中,桑白皮可助鬱李仁、杏仁等藥物利水消腫,並可緩解因水腫引起的肺氣不利,達到宣肺止咳的效果,使水腫消退,肺氣通暢。
此外,桑白皮還可以潤腸通便,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改善便祕,促進排泄,進一步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鬱李仁湯中包含桃仁,主要有以下原因:
- 同類相佐: 鬱李仁與桃仁皆屬薔薇科植物的種仁,性質相近,皆具潤腸通便、活血化瘀之效。兩者配伍,可增強藥效,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攻補兼施: 鬱李仁偏於潤腸通便,而桃仁則更著重於活血化瘀。兩者合用,既可潤腸通便,又可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腸道、導致便祕的患者,可達到攻補兼施的效果,促進排便,改善便祕症狀。
主治功效
鬱李仁湯為中醫方劑,具有瀉火、利水、清熱之功效,適用於感冒後,身體浮腫,腹部堅硬脹痛,呼吸急促,不能飲食等症狀。主要成分包括鬱李仁、大黃、柴胡、桑白皮、桃仁等,各具特定功效。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瀉下可治療腹瀉、便祕和痔疾,利水滲濕可消腫滿、除黃疸,降氣可舒緩胸脹、胸悶,改善氣喘,潤燥可清熱潤燥,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益氣養陰。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柴胡具有疏風解表、清熱退燒、利膽退黃、調和營衛等功效。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鬱李仁湯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後,身體浮腫,腹部堅硬脹痛,呼吸急促,不能飲食等症狀。其方中各味藥物各有其功效,共同起到瀉火、利水、清熱之作用,從而緩解感冒後的不適症狀。
傳統服藥法
桑根白皮3兩(銼),赤小豆1升(以水5升煮熟,取汁2升),鬱李仁2兩(湯浸,去皮,微炒),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葉2兩,白茅根3兩(銼)。
上為散。
每服5錢,以小豆汁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鬱李仁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四。 組成:鬱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1兩,大黃(銼碎,微炒)1兩,柴胡(去苗)3分,桑根白皮(銼)3分,山桃仁(湯浸,去皮尖,微炒)1兩。 主治:傷寒後身體洪滿,腹堅脹,喘急,不能飲食。
鬱李仁湯,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桑根白皮3兩(銼),赤小豆1升(以水5升煮熟,取汁2升),鬱李仁2兩(湯浸,去皮,微炒),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葉2兩,白茅根3兩(銼)。 主治:水氣,遍身浮腫,心胸急硬,氣滿上喘,大小便澀。
鬱李仁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鬱李仁(湯浸,去皮,炒乾)1兩,桑根白皮(炙令黃,銼)半兩,澤漆莖葉(微炒,切)半兩,葶藶(炒令紫色)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熟)100枚,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 主治:水氣,身面腫滿,氣急喘嗽,小便赤澀。
鬱李仁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組成: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搗研)1兩半,大黃(煨,銼)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芍藥1兩,豬苓(去黑心)1兩,澤瀉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1分,黃芩(去黑皮)1兩1分,麻黃(去根節)1分,升麻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3分,鱉甲(去裙襕,醋炙)3分。 主治:小兒通體腫滿,腹脹氣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