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杖丸

玉杖丸

YU ZH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9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腎經 17%
肝經 15%
肺經 11%
心經 10%
大腸經 8%
膀胱經 8%
脾經 4%
小腸經 2%
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脾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玉杖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玉杖丸旨在治療脾胃濕阻、痰濕凝聚、胸悶氣短等症狀,半夏可有效去除痰濕,改善胸悶氣短,並輔助止嘔。
  2. 降逆止嘔: 半夏亦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痰濕阻滯導致的嘔吐症狀,半夏可起到協調脾胃、降逆止嘔的效果,配合玉杖丸其他藥物,達到全面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

玉杖丸是一種具有獨特療效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斑蝥,這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斑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各種疼痛及腫塊有良好的療效。其主要成分中的活性物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幫助改善病症。在玉杖丸的組閤中,斑蝥的作用被放大,以期達到治療效果的最佳化。此外,斑蝥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調和其他藥材的作用,協同增效,使整體方劑的療效更加突出。然而,斑蝥本身的毒性也需謹慎對待,因此玉杖丸的使用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確保安全與效果。綜合而言,斑蝥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玉杖丸的療效,也為中醫治療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豐富了中藥的應用。

玉杖丸中包含螻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 螻蛄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腎壯陽、通經活絡的功效。古人認為螻蛄能“通陰陽”,故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與玉杖丸補腎壯陽的功效相契合。
  2. 活血化瘀: 螻蛄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玉杖丸中加入螻蛄,可增強其活血化瘀之效,進一步提升藥效。

玉杖丸方劑中加入石燕,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的功效。石燕性寒,味甘鹹,入肝、脾、腎經。其藥性可 清泄肝火、涼血止血,對於肝經濕熱蘊結、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石燕還可 利濕通淋,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淋證,亦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玉杖丸方劑中加入石燕,可以 增強清熱涼血、止血 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玉杖丸方劑中包含陽起石,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腎壯陽: 陽起石性寒,入腎經,具有滋陰降火、固腎縮尿之功效。對於腎陽虛衰、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可起到補腎壯陽的作用,與玉杖丸補腎固精、強壯筋骨的功效相符。
  2. 利水通淋: 陽起石亦能利水通淋,對於小便不利、淋漓澀痛、膀胱結石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這點也與玉杖丸所針對的泌尿系統疾病相契合。

總之,陽起石的藥性與玉杖丸的功效相互配合,能夠起到更好的療效。

玉杖丸方劑中加入靈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固攝精氣: 靈砂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降火、固精止遺之效。玉杖丸主治腎虛火旺所致的遺精、早泄、腰膝酸軟等症狀,靈砂可滋陰降火,固攝精氣,從根本上治療病症。
  2. 平肝熄風,清熱解毒: 靈砂還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肝火上炎、風熱上擾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口苦等症狀,靈砂亦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更全面地改善病患的症狀。

玉杖丸是一種具有平衡調理功效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龍骨。龍骨是由沉積礦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地質變化形成的化石,常用於治療各種疾病。首先,龍骨具有安神鎮驚的功效,對於焦慮、失眠及精神不安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這使得玉杖丸能夠幫助患者調和心神,增進精神健康。其次,龍骨的性質偏寒,能夠有效降低體內的熱邪,對於一些由情志失調或熱邪所引起的病症特別有效。此外,龍骨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對身體的整體健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玉杖丸中添加龍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安神效果,還能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更加適用於處理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壓力和不適。因此,龍骨在玉杖丸的配方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玉杖丸中包含訶子,主要原因有二:

  1. 固澀止瀉:訶子性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腸道蠕動,減少排泄量,緩解腹瀉症狀。玉杖丸主治腎虛滑精、遺精、早泄等症,而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脾虛泄瀉,故加入訶子以固澀止瀉,輔助主藥固腎止遺。
  2. 滋陰潤燥:訶子味甘酸,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腎陰,緩解腎虛所致的燥熱。玉杖丸中常配伍滋陰補腎藥物,訶子與之相配,可增強滋陰潤燥之效,更好地達到治療腎虛的目的。

玉杖丸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溫脾止瀉: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止瀉痢的功效。玉杖丸本身主治腎虛精虧,而腎虛常伴隨脾虛,導致脾失健運,易出現腹瀉等症狀。砂仁的加入有助於溫補脾胃,固澀止瀉,從而改善腎虛所致的脾虛洩瀉。

二、行氣消食:砂仁還有行氣消食的作用,可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玉杖丸中包含多味滋補藥材,砂仁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玉杖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玉杖丸主要用於治療肺燥津傷、咳嗽氣喘等症,麥門冬可以滋潤肺燥,生津止渴,緩解咳嗽症狀。
  2. 養心安神:麥門冬亦可養心安神,緩解心煩失眠。玉杖丸亦可用於心悸、失眠等症,麥門冬的養心安神作用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改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麥門冬在玉杖丸中的作用是滋陰潤肺、養心安神,有助於改善肺燥津傷、咳嗽氣喘、心悸失眠等症狀。

玉杖丸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玉杖丸主治小兒驚風、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白僵蠶可有效緩解痙攣、舒筋活絡,緩解患兒不適。

二、化痰散結: 白僵蠶能化痰散結,且性寒,可清熱解毒。玉杖丸方中往往也包含其他化痰、清熱解毒的藥物,白僵蠶的加入,可加強此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玉杖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桑螵蛸,這是因為桑螵蛸具有多重藥理功效,尤其在補腎健脾、益精明目方面表現突出。桑螵蛸是蠶蛹的外殼,傳統中醫認為其性溫,味鹹,能夠入腎經,對腎虛引起的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臨牀上,使用珠杖丸來治療虛弱、腰膝痠痛、視力模糊等問題時,桑螵蛸能有效增強方劑的療效,促進精華的生化與吸收。此外,桑螵蛸還具有一定的安神效果,能幫助患者改善失眠及焦慮等情緒問題,進而提高整體的生活品質。因此,將桑螵蛸納入玉杖丸的配方中,既能發揮其補腎的作用,又能全方位提升患者的身體狀況,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的整體調理理念。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杖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腎虛生痰」,屬腎陽虛衰、水濕不化所致之痰證。傳統中醫認為,「腎為生痰之本」,腎陽不足則氣化失司,水液停聚成痰,故見痰涎壅盛、腰膝痠軟、陽痿遺精等症。玉杖丸以溫腎助陽、化痰固精為核心,兼顧收澀與通絡,體現「標本兼治」思路。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腎壯陽為本

    • 陽起石(青鹽炒):專入腎經,溫補命門火衰,助氣化以消痰飲。
    • 原蠶蛾(未交配者)桑螵蛸:補腎固精,強陽起痿,針對腎虛精關不固。
    • 靈砂(水銀與硫磺合成):古代用作溫腎鎮逆,助陽化氣,然需注意其毒性。
  2. 化痰散結配伍

    • 半夏(斑蝥、土狗炒製):經醋淬及蟲藥炒後,毒性降低,化痰力增,且借斑蝥走竄之性,通絡散結。
    • 石燕子(火煅醋淬):化石類藥,傳統用於消痰積、利水道,與半夏協同化解痰濁。
  3. 固澀收斂佐助

    • 煨訶子龍骨:訶子斂肺固腸,龍骨鎮攝浮陽,防溫散過度而耗氣。
    • 砂仁麥門冬:砂仁醒脾化濕,麥冬養陰潤燥,制約溫燥藥之偏性。
  4. 特殊製法強化藥效

    • 半夏埋地醋淬:借土氣入脾腎,醋引藥入肝經,增強化痰軟堅之效。
    • 蟲類藥炒製後棄用:取斑蝥、土狗走竄之氣以激活藥性,卻避其毒性。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除主治腎虛痰泛外,或可旁治:

  • 陽痿遺精(蠶蛾、桑螵蛸固精壯陽)
  • 痰濕腰痛(半夏、陽起石溫化寒濕)
  • 下元虛冷之小便頻數(桑螵蛸、訶子縮尿固澀)

總結
玉杖丸以「溫腎化飲」為主軸,結合蟲藥通絡、礦物藥鎮攝、收澀藥固精,體現「攻補兼施」之法。然其組方涉及毒性藥材(如斑蝥、靈砂),需嚴格遵循古法炮製以減毒存效。

傳統服藥法


大半夏14個(破作4片,修合時於屋下閒處地掘1小坑,深8寸,用火燒紅。以薛荔包半夏,入坑內,沃以米醋1小碗,就用土蓋之,周時取出半夏,用斑蝥21個,土狗49個,去翅足,炒半夏黃色,去斑蝥、土狗不用),石燕子2對(火煅醋淬,研細),陽起石1兩半(青鹽3錢,炒,去鹽鹽),靈砂1兩半,龍骨1兩半,訶子7個(煨,去核),砂仁25粒,麥門冬(去心)1兩,原蠶蛾1兩半(去翅足,炒,系未交公者),桑螵蛸1兩半(斑蝥49個,炒,去斑蝥不用)。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乾物壓之。若要陽舉,糯米粉為糊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玉杖丸有補腎益精、化痰散結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玉杖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大半夏14個(破作4片,脩合時于屋下閒處地掘1小坑,深8寸,用火燒紅。以薛荔包半夏,入坑內,沃以米醋1小碗,就用土蓋之,周時取出半夏,用斑蝥21個,土狗49個,去翅足,炒半夏黃色,去斑蝥、土狗不用),石燕子2對(火煅醋淬,研細),陽起石1兩半(青鹽3錢,炒,去鹽鹽),靈砂1兩半,龍骨1兩半,訶子7個(煨,去核),砂仁25粒,麥門冬(去心)1兩,原蠶蛾1兩半(去翅足,炒,繫未交公者),桑螵蛸1兩半(斑蝥49個,炒,去斑蝥不用)。 主治:腎虛生痰。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