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玉芝散方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其理氣解鬱和調和肝脾的功效。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調節脾胃氣機。
一方面,香附可疏肝解鬱,緩解因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腹脹等症狀。另一方面,香附可調和肝脾,改善肝脾失調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玉芝散主要針對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香附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肝氣鬱結、脾胃失調導致的經期不順,故而成為方劑中重要組成部分。
玉芝散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胃止嘔: 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脾、胃經,具有鎮胃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代赭石能夠有效地平息胃氣,緩解嘔吐症狀。
- 平肝潛陽: 代赭石亦可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之效。對於肝陽上亢導致的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等症狀,代赭石能夠起到平息肝火、鎮靜安神的作用。
因此,玉芝散中加入代赭石,一方面能夠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症狀,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平肝潛陽、緩解頭暈目眩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玉芝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類編朱氏集驗醫方》記載,「玉芝散」主治血崩,其組成為:
- 香附子(半生半熟)
- 代赭石
此方以酒調服,針對「大瘕崩者」則需煎服。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以香附和代赭石兩味藥為主,針對血崩證進行治療,其原理可從兩味藥的藥性及功效來推斷:
香附子: 性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血崩多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有關。香附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進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半生半熟」的炮製方法可能旨在調節藥性,使其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兼顧止血。
代赭石: 性苦,寒。歸肝、心經。具有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的功效。血崩證中,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肝陽上亢、氣血逆亂的情況。代赭石質重沉降,能平抑肝陽,鎮攝妄動的氣血,同時其性寒涼,能清熱涼血,從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綜合而言,「玉芝散」以香附疏肝理氣,調暢氣機;以代赭石平肝潛陽,涼血止血。兩藥合用,共奏理氣活血、平肝止血之功,從而達到治療血崩的目的。此方以酒調服,酒性溫通,能行血脈,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針對「大瘕崩者」,則需煎服,可能是因為病情較重,需要更強的藥效來達到止血的目的。煎服能更好地提取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增強藥效。
以上是根據古文內容對「玉芝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的分析。由於古文內容簡略,更詳細的用藥機理和臨床應用還需結合現代醫學及其他文獻資料進行深入研究。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半生半熟、代赭石。
上為末。
用酒調下。大瘕崩者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玉芝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香附子半生半熟、代赭石。 主治:血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